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大學不只是避難所(周祝瑛)

2009年03月04日蘋果日報
論壇

經濟衰退,大學成景氣低潮的避難所,今年台大研究所考生人數飆高。

面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國內近期失業人數節節上升,根據調查,去年踏出校園的大專以上畢業生,至今仍有4成5(15萬人)未找到正式工作,連台大高材生都面臨工作難找等問題,甚至有人畢業後想賣雞排、開泡沫紅茶店。雖日前行政院通過擴大就業方案,甚至研議發放教育券,讓大專以上失業人口回學校充電或是轉任高職老師,但許多大學生仍然選擇繼續升學,於是出現日前台大研究所考試兩萬多名考生一起上場的激烈競爭畫面,不少考生擔心畢業後失業,考研究所來暫避景氣低潮,而非為了學術研究。

學術代工缺乏創新

然而無論從政府的挽救失業政策如:教育券、擴大研究助理名額,或是大學生個人的繼續念研究所或延畢等現象,都可以看出在經濟不景氣時,大學成了暫時挽救失業率的避風港,以及配合政府政策的消極收容失業人口(尤其是年輕力壯的生力軍)的地方,讓更多人躲進大學的保護傘,而不是主動為失業潮中亂了陣腳的政府與社會,指出政策炒短線的盲點與後果,提供更多周全政策建議。尤其針對金融危機過後,台灣如何因應全球產業結構改變,年輕人就業市場重新洗牌的重大問題。遺憾的是國內大學迄今仍未提出相關的前瞻性論述,連國內的頂尖大學,似乎也只能關心需要晉用多少研究助理,可以產出多少國際期刊論文,爭取更多資源,擴增大學版圖等無助於平民百姓的構想。

難怪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憂心指出,上述大學的消極態度其實是其來有自,與身處世界邊陲國家的我們,許多經濟活動只能停留在「設備移植」與「技術模仿」的代工層次有關。即使在大學中的研究,也經常採用西方理論與套用西方典範,淪為西方「學術代工」的層次,缺乏創新,難以自成體系,成為重要學派。尤其在當前學術評量指標中常以發表期刊數取勝,如:SSCI、SCI與EI等論文篇數,而非論文的獨創性、論文影響係數等被引用的次數與重要性等品質方面的標準。也因此國內的學術研究成果很少能為業界或政府部門所採用。

相對的從國際比較的觀點來看,近五年來台灣的SSCI論文數量早已超過芬蘭、愛爾蘭、荷蘭與以色列,然而荷蘭與我國人口與土地面積比較接近,全國有13所大學以及3所工學院,研究與產業結合度高,每年賺取台灣高額的權利金。另外,如果拿台灣論文被引用次數與泰國、印尼、菲律賓相比較,台灣竟然與之不相上下。原因究竟為何?應是我國學術典範來自西方、嘗試模仿以美國為主的遊戲規則所致。如何提升我國大學的競爭力,應加強與我國條件相似國家的研究,如:荷蘭、芬蘭、愛爾蘭與以色列等是如何做到大學的研究與產業結合?大學生的競爭力如何被整體提升?尤其在歷經金融風暴重整後的亞洲,將如何重建結構與秩序,也是台灣大學教育重新建構的關鍵時刻。

增加新型產學合作

在了解今後國際大環境將會有以下變化如:中文崛起→亞盟形成→兩岸競合→複雜網路→世界公民的來臨,如何認清大學的定位,增加新型態的產學合作,加強大學、學生與企業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真正提升大學生從做中學的能力,即使日後面臨失業或轉行,也懂得自我調適與再提升,而不是只把大學再當作保護傘與避難所。


作者為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周祝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