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轉)為什麼我們沒有「中國夢」?

天人合一:精神病患者檔案 第一哲學

為什麼我們沒有「中國夢」?
(2008-11-05 17:11:18)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是一個標準的「美國夢」的版本。只要你有夢想,並且真誠,只要你付出努力,並且相信天下人是平等的,只要你有愛心,並且善於思考,你就有機會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這樣的夢想既來自自己,也來自社會。然而,能否實現,最終得看這個社會。你的想法如果能夠得到其他大多數人的認同,你就能夠贏得社會支持。但是,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大概需要以下條件:

一、整個社會向善的力量是主流的。真誠是衡量個人品格的第一因素。因此,人們選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有一個最根本的要求:不能說謊,不能影響司法公正。

二、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結社自由、輿論自由。任何人都應該接受社會監督,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以外的特權。整個社會富有公共理性,同時,有活力、有彈性。

三、這個社會的性格來自其歷史。人們尊重傳統,並且能夠相互尊重。這樣的社會有一個穩定的邏輯鏈條,其現狀不過是歷史的順延。因此,其國家必然是一個憲政國家。

四、這個社會珍視每一個生命,但決不會將權力捧上天。整個社會對權力普遍持有一定的警戒心理。除了相信法律之外,人們並不希望自己得到權力的格外關照。

五、人人皆有自立精神和生命尊嚴,享受自己獨立的生活領地,追求自己獨特的興趣和事業。在此基礎上,人們懂得只有相互尊重、彼此信賴,才能形成一個大家認同的社會。

六、社會個體之間具有對抗性,但這種對抗性並非赤裸裸的利益相爭,而是求真知和辦實事的能力差異。因此,這種對抗具有遊戲性,而非戰爭性。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參加。

七、這是一個寬容的社會,但是決不允許任意侵犯他人的權利。這是一個共享知識、精神和智慧盛宴的社會,但是決不同意任何人以「真理」佔有者自居

八、在這樣的社會中,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沒有人對你指手畫腳,因為人們的夢想五彩斑斕。與此同時,人們從來不會以成敗論英雄。

……


以上這些,在中國社會恰好相反。幾乎所有的中國成年人都只有一個妄圖「成功」的夢想:陞官、發財(據說還有「死老婆」)。而我們的後代們,正在為了一個分數和一張文憑而浴血奮戰,忘乎所以。權力,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和禁忌,一方面崇拜得要命,一方面害怕得要命。我們的夢想早已於搖籃之中夭折。我們的「為什麼」止步於上小學。

未經審視的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沒有夢想的生活,甚至比死亡更加可怕。我們不再仰望星空,因為整個天空佈滿了灰色的陰霾;我們不再喚醒內心,因為腳下到處都是捕獵的陷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的生命之樹是灰色的,所以夢想的花朵早已凋零。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沒有甦醒過來的睡獅,我看,中國不過是一條永遠無法醒來的死狗。

假如一定要我有一個「中國夢」,那就是:讓這條死狗儘早埋葬;當然,更要讓那些死掉的瘋狗不再繁衍後代、吞噬生命。讓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沐浴著原野上無邊無際的花草樹木,讓人性的暖風吹遍中國的每個角落,讓中國的土地上重新充滿生命的奇蹟。

----------------------

人間異語:男人女人永遠不會有友情

2009年01月17日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

大虎 建築工

Q:你有固定女友,為何常上茶室?
A:我們建築工都愛上茶室,比酒店便宜太多,但你得到的服務也就是稍微吃豆腐而已,因摸奶摳G須另給小費。我同事很喜歡塞小費進小姐內褲,趁機用手指挖人家說:「這個一指、那個三指喔!」愈多指就代表她下面愈寬,有點嘲笑和歧視成分。嫖妓無法讓我得到快感,所以我從不弄那些小姐,我純粹是享受粉味,有陌生異性的氣息就很爽。

Q:只要聞到就夠爽?
A:唉唷,不是聞,是那個意境啦!這邏輯女人很難搞懂,男人很喜歡初戀的感覺,希望有個陌生女子坐你旁邊,像男女朋友一樣聊聊天,感覺上這很簡單,卻是最難的東西,你在路上隨便跟漂亮女生搭訕,誰鳥你啊?在特種行業,男人花錢買的就是初戀感覺而已啊,摸啊摳啊都是後來演變出來的。

我小時候聽過一句話,亞里斯多德,好像是什麼哲學家吧,他說:「男人會衡量他身邊所有異性跟他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真的準!尤其是開始有性慾又沒破處男前,對性充滿憧憬,男人看到每個女人都想:「我會不會跟她弄一下還是怎樣?」當然也不是真的要做愛,只是個念頭,一閃就過了。

Q:不管那女人年紀多大嗎?
A:當然你不可能想80歲阿嬤、10歲的小孩或嬰兒,那就變態了。這跟年紀有關,國中時主要想女同學;隨著人生經歷,愈大愈不會衡量得那麼頻繁,而且慢慢落到某種女性範圍,一般籠統的基準就是年輕、漂亮、身材好。

Q:對女老師也會?
A:會!我長大後才發現那是報復心態,你被她管得死死的,就用念力幻想怎樣把她弄回來,類似你希望她走路跌倒那類的快感,因為台灣男性都受日本A片影響,覺得跟女人上床是種征服。

分不清女人說「不」

但A片很多訊息是錯誤的。我相信台灣很多人年輕時都像我,分不出女人說「不」的意思,第一次跟初戀女友睡一起就做那種事,她說:「不要那麼快。」表示她並不完全欣然接受,講起來也算另類強暴。但哪個男人會認為睡覺就睡覺?既然有機會發生關係,就沒理由不發生關係啊!這邏輯也是女生永遠不懂的,就像女人都相信跟男人有友情,但男人絕不相信跟女人有友情。

Q:你認為男女不可能彼此了解?
A:沒錯!有次我女友和她同事A女、B男出去玩,3人打算住同房、2張雙人床,我警告她:「這樣會出事!那男的一定會弄妳們,1次2個!」她說:「不可能!我們是好朋友,難道他不要工作了嗎?」我說:「幹!他弄妳,跟他有沒有工作是兩碼子事啊!」果然那晚B男伸手摸A女,A女撥開他手,很難過她被侵犯到二壘。女人怎會笨到這麼好笑?選崎嶇不平路走,還問為何跌倒?
還是回歸到那句話:「男人會衡量跟他身邊所有異性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這是人性黑暗面,沒有男人會承認,但每個男人真的就是這樣。


◎記者李宥樓採訪整理

--------------------------

其實也不是這麼盡然
只要有原則多少會出現例外
沒有所謂的一定


參考"流星黃昏群"這一套漫畫書
作畫:弘兼憲史

在第一冊中,作者點題說:「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年過四十的人,他們總是期待,在生命進入終點之前,能再轟轟烈烈的談一場戀愛。他們希望在人生結速之前,能像劃過黃昏天際的流星那樣,迸發出最後一道光芒。這些胸中埋藏著熱情的人,在生命的最終階段,內心開始焦慮不安。所以,我們稱呼這些人為─黃昏的流星群!」

或許不會有永遠的友情
但是彼此都渴望永遠的愛情

我的陳文茜:沒有不景氣 只有不爭氣

2009年01月17日蘋果日報
我的陳文茜

前一陣子,我們圈內人自嘲開玩笑,台灣現在四大報,其中三報老闆皆僅小學畢業。學歷高,尤其出身好,往往是一個人中年後摔跤的理由。

我想談的創業主角趙藤雄,學歷也只有初中畢業,他的成功的經驗靠「餓」出來的。15歲工地當學徒,24歲從苗栗初抵台北,積點本蓋第一棟房子,未料竟被台北人倒帳390萬。178公分高的他,債臺高築時每日竟只啃一個饅頭,瘦的有若皮包骨,剩49公斤。趙藤雄與戴勝益處境類似,他們的創業都是不得已,為了還大債。每天當模板工只能賺工資75元,還到100歲,24小時做到死,也不夠。人生只剩一條路,創業。

成功經驗靠「餓」出來

當了模板工後一年,趙藤雄放手一搏,跨出了人生第一步。他深知這一步只能往前,沒有退路,往後退就是懸崖。25歲也是負債390萬後第二年,他成立遠雄建設,與他人合建房子。趙藤雄小心翼翼,白天盯著地看,晚上又繞著建地再走一圈,半夜裡想想不妥當又起身巡察一番,這才精準定位了第一棟合建產品;並從此賺到了第一筆財富。「實地親身巡工地」是他人生成功的第一準則,至今不曾放棄這個好習慣。絕不只聽屬下簡報,自己糊裡糊塗做決策。他的記憶力極好,我在廣播中訪問他,趙先生隨口引述台北、上海、紐約……每個城市每個人居住的平均面積,自有住宅與全台家庭比率,達86%或9.2%等等,不只個位數字記得,小數點都不出錯。
稱讚他如此翔實地掌握每一個細節,趙藤雄謙虛自稱:「這是我每天做的行業。」他有句名言,「肚子飽,沒半步;肚子餓,就全步數。」(台語)我訪問他時不好意思告訴他實話,現在中央政府管兩岸或觀光、教育、經濟規劃的官員,問政策的現狀,連拿幕僚抄寫的筆記,都念得東倒西歪。

掌握多城市地產跌幅

金融風暴前,趙藤雄領航的遠雄集團資產規模高達1900億。這對那個15歲升不了學、24歲卻被倒債390萬的苗栗鄉下孩子,簡直是個不可思議的金錢數字。

但他的成功,恐怕不是偶然。他人生至少大起大落三回,我請教2008年當電視報導雷曼倒閉,AIG、美林都面臨危機,美國房產徹底垮了……,第一時間想什麼?趙藤雄回憶當時他已立即知道,這是創業以來最大的金融災難。接著想辦法讓自己「冷靜、理性」。當夜,他讓自己早點入睡,第二天起身運動一小時,先讓自己生活正常化,心理平靜頭腦清楚,才開始「積極處理危機」。

他說領導者一慌,下面人會全慌了。上班第一時間,他先確認遠雄人壽是否也買了雷曼,知道金額不大且主其事者確依SOP債信評等買進,並無重大過錯後,他不責怪任何人,依序理解每一個事業體的現金流量。

接著他打了一通電話到美國分公司,詢問旗下當地總經理,「事態為何如此嚴重?」美國總經理告訴趙藤雄,遠雄當地各期銷售已售罄,短短八個月同一類型地產從 26萬漲至56萬,漲幅超過200%,貸款比率109%。趙藤雄聽了嚇一大跳,「貸款109%?」美國總經理說:「別家貸的更高,甚至有120%,不是我們自己要的,銀行就塞這麼多貸款給你。」既驚訝但也同時帶來了平靜,趙藤雄立刻洞悉這便是美國信用泡沫的源頭,他的下一個結論「災難必將全面襲擊美國,亞洲跟著受創,但信貸本質不會與美國一樣糟。」趙藤雄可能不知道債券天王葛洛斯兩年前就是用相同辦法,預知此波金融海嘯。

「愈嚴重愈冷靜」,當我訪問趙藤雄時,他提了好幾次。藉著冷靜他掌握了全球多數國家與城市地產的跌幅,有時細到「上海外環跌最多30%、二環20%、一環10%,但靜安區未跌」,「紐約地產價格已趨穩,依往例其他美國城市大概得再跌一年左右,洛杉磯、佛羅里達、拉斯維加斯跌的最深。」說著說著,地產大王,處變不驚。

趙藤雄斷言中國會贏

趙藤雄確認自己現金流量無大礙,比較關心國家政策。西元2000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他的企業也曾負債400億,最終因準確投資台北內科廠辦及遊說政府減稅鬆綁法律脫困翻身。訪問時狀似木訥的他,操著台式國語,不到一分鐘即細數大陸過去一個月來挽救房市十大措施,滔滔不絕卻無咄咄逼人。趙藤雄斬釘截鐵結論,「大陸經濟一定救得起來」,他不諱言這是一場政府能力的比賽,大陸一定贏。

趙藤雄人生的座右銘:「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這句話送予諸位。


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
陳文茜

-----------------------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轉)日媒:中國知識份子杯葛央視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十四日報導〕

日本「產經新聞」今以國際版頭條報導,中國的年輕學者與律師共廿二人十二日在網路上提出七大理由,發表「不支持謊言」宣言指出,「中國國營的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是中國政府與共產黨的宣傳工具」,這項宣言已獲中國多處網站支持與轉載,影響不斷擴大。

學者、律師 發表「不支持謊言」宣言

宣言指出,央視「意圖隱瞞反映社會矛盾的暴動事件」,同時也「歪曲歷史真相」,央視的新聞報導「只不過是黨與政府的宣傳工具」,很明顯的傷害到視聽者的感情,為了表示抗議,「今後不再看CCTV的節目」。

報導指出,中國所有媒體都在共產黨宣傳部的嚴厲監控之下,被定位為「黨與政府的代言人」,中國內部勇敢對此提出批判的情形非常罕見;加上發起人以新聞工作者、評論家、大學教授、律師居多,最大特徵是幾乎沒有反體制人士在內,直接批評的對象並非共產黨政權,而是國營電視台,因此比較容易得到一般人的支持,影響也容易擴大,網路上「我也要參加杯葛行動」的回應極多。

發起人之一的北京「信報」前副總編輯凌滄洲曾對「產經新聞」的訪問指出,「我們期待能有更多人聽到年輕知識份子要求報導自由的聲音」。

報導說,這次中國內部知識份子反央視的宣言,是去年發表要求終結共產黨一黨獨裁的「○八憲章」的第二章,被認為是「挑戰共產黨政權的第二回合」。

---------------------

網路上好像找不到這份宣言的原文

歐巴馬給女兒的信》我們一家的大冒險


【聯合報╱編譯樂慧生/報導】2009.01.16

美國準總統歐巴馬在即將上任之際,寫了封感性十足的公開信給兩個尚未成年的女兒,為這兩年多半時間沒能陪在她們身旁致上歉意,並為自己為何選擇邁向白宮之路做了番解釋。

這封信發表在美國大觀雜誌上,全文翻譯如下:

親愛的馬莉亞和莎夏:

我知道這兩年你們倆隨我一路競選都有過不少樂子,野餐、遊行、逛州博覽會,吃了各種或許我和你媽不該讓你們吃的垃圾食物。然而我也知道,你們倆和你媽的日子,有時候並不愜意。新來的小狗雖然令你們興奮,卻無法彌補我們不在一起的所有時光。我明白這兩年我錯過的太多了,今天我要再向你們說說為何我決定帶領我們一家走上這趟旅程。

當我還年輕的時候,我認為生活就該繞著我轉:我如何在這世上得心應手,成功立業,得到我想要的。後來,你們倆進入了我的世界,帶來的種種好奇、淘氣和微笑,總能填滿我的心,照亮我的日子。突然之間,我為自己譜寫的偉大計畫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我很快便發現,我在你們生命中看到的快樂,就是我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而我也同時體認到,如果我不能確保你們此生能夠擁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實現的一切機會,我自己的生命也沒多大價值。總而言之,我的女兒,這就是我競選總統的原因:我要讓你們倆和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我想要給他們的東西。

我要讓所有兒童都在能夠發掘他們潛能的學校就讀;這些學校要能挑戰他們,激勵他們,並灌輸他們對身處的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我要他們有機會上大學,那怕他們的父母並不富有。而且我要他們能找到好的工作:薪酬高還附帶健康保險的工作,讓他們有時間陪孩子、並且能帶著尊嚴退休的工作。

我要大家向發現的極限挑戰,讓你在有生之年能夠看見改善我們生活、使這個行星更乾淨、更安全的新科技和發明。我也要大家向自己的人際界限挑戰,跨越使我們看不到對方長處的種族、地域、性別和宗教樊籬。

有時候為了保護我們的國家,我們不得不把青年男女派到戰場或其他危險的地方,然而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要確保師出有名我們盡了全力以和平方式化解與他人的爭執,也想盡了一切辦法保障男女官兵的安全。我要每個孩子都明白,這些勇敢的美國人在戰場上捍衛的福祉是無法平白得到的:在享有作為這個國家公民的偉大特權之際,重責大任也隨之而來。

這正是我在你們這年紀時,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課,她把獨立宣言開頭幾行念給我聽,告訴我有一些男女為了爭取平等挺身而出遊行抗議,因為他們認為兩個世紀前白紙黑字寫下來的這些句子,不應只是空話。

她讓我了解到,美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它完美,而是因為我們可以不斷讓它變得更好,而讓它更好的未竟工作,就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這是我們交給孩子們的責任,每過一代,美國就更接近我們的理想。

我希望你們倆都願接下這個工作,看到不對的事要想辦法改正,努力幫助別人獲得你們有過的機會。這並非只因國家給了我們一家這麼多,你們也當有所回饋,雖然你們的確有這個義務,而是因為你們對自己負有義務。因為,唯有在把你的馬車套在更大的東西上時,你才會明白自己真正的潛能有多大。

這些是我想要讓你們得到的東西:在一個夢想不受限制、無事不能成就的世界中長大,長成具慈悲心、堅持理想,能幫忙打造這樣一個世界的女性。我要每個孩子都有和你們一樣的機會,去學習、夢想、成長、發展。這就是我帶領我們一家展開這趟大冒險的原因。

我深以你倆為榮,你們永遠不會明白我有多愛你們,在我們準備一同在白宮開始新生活之際,我沒有一天不為你們的忍耐、沉穩、明理和幽默而心存感激。

愛你們的老爹

【2009/01/16 聯合報】@ http://udn.com/

-------------------------

英文版本出處

Obama tells daughters he ran for president for them, all children


WASHINGTON (AFP) – In an open letter to his young daughters, US president-elect Barack Obama said Thursday that he entered the race for the White House "because of what I want for you and for every child in this nation."

"When I was a young man, I thought life was all about me -- about how I'd make my way in the world, become successful, and get the things I want. But then the two of you came into my world," Obama said in the letter published in Parade magazine, a weekend newspaper color supplement.

"I realized that my own life wouldn't count for much unless I was able to ensure that you had every opportunity for happiness and fulfilment in yours. In the end, girls, that's why I ran for President: because of what I want for you and for every child in this nation," wrote the soon-to-be Dad-in-chief.

Obama's wish-list for children includes challenging and inspirational schools; equal opportunity to go to university, regardless of their family's financial standing; and well-paid jobs with benefits such as health care and a pension plan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retire with dignity."

The 47-year-old father of Malia, 10, and Sasha, 7, said he wants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discovery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inventions that improve liv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he spoke of his vision of a United States that has reached "beyond the divides of race and region, gender and religion that keep us from seeing the best in each other."

He would strive to send young Americans to war "only for a very good reason", trying first to settle differences with other nations peacefully.

"These are the things I want for you -- to grow up in a world with no limits on your dreams and no achievements beyond your reach, and to grow into compassionate, committed women who will help build that world," wrote Obama.

"And I want every child to have the same chances to learn and dream and grow and thrive that you girls have. That's why I've taken our family on this great adventure," wrote Obama, who on Tuesday will move into the White House with his two daughters and wife, Michelle.


------------------------

請對照海峽兩岸的領導人跟實際作為.....



小說:宗教裁判所之作者的態度

先前推薦讀者一本乍看頗有看頭的小說 宗教裁判所
作者是八部浮屠 (烽火戲諸侯)
據網路上的說法這部書橫空出世就吸引眼球的原因之一
就是它的作者極有可能是在起點出過許多太監書的烽火戲諸侯

不得不說的是
宗教裁判所跟極品公子的相似度真的滿高的
文筆的書寫方式也看的到有前作的影子
雖然如此在一開始我確實受到它的吸引
或許是文筆的書寫方式
或許是不一樣的內容劇情
或許是一開始帶有期待心情的閱讀

但後來慢慢發現

主角身上有太多的奇蹟跟不合常理的安排
小說的背景設定也有嚴重的缺陷存在
男歡女愛的場景跟談論到後面越來越顯繁多 (感覺快變成淫書了...)
但最為感到可惜的是
作者沒有身為一個作者該有的態度
此書已經進入了停刊階段......

果然如他一開始的名稱所示
烽火戲諸侯

這是網路小說讓人痛苦的地方之一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轉)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太監

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太監

天人合一:精神病患者檔案 作者第一哲學



今天看了《南方週末》上一篇紀念陳樂民的文章,對解釋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有力,而且本人的觀點和他的非常一致。陳樂民認為,唯有歐洲文明代表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只有西方才有思想體系。中國要想完成現代化,就只能將西方文明直接拿來。陳樂民還引用譚其驤的觀點說: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無關。而且,陳樂民還認為,在世界上無論建立多少孔子學院,鼓吹儒學,只能害人害己。


今天還看了張鳴博客上的文章,他認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應該覺醒,否則,中國社會就沒有多大希望。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我認為,靠中國知識分子的覺悟,似乎不可能了。中國社會唯一的一點希望在於3億網民的覺醒。當然,只能是理性的覺醒。而理性離不開知識。其實,所謂的「李約瑟難題」是一個偽命題。譚其驤的話就是回答。中國之不興,最關鍵的是知識的不興。中國沒有知識傳統。一個沒有哲學思維的民族是毫無希望的。遺憾的是,在互聯網時代,幾乎沒有多少知識含量的「國學」正在熱火朝天,而且,現有的許多政策阻止著知識的生產!這讓中國社會雪上加霜!


前幾天在書店裡翻閱了一本《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產生知識》的書。書中介紹,早在1973年,人們還不知網絡為何物時,哈耶克就寫道:「每一個社會成員只能掌握人類全部知識中的一小部分,文明須依賴這樣一個事實:我們都能獲益於自己未掌握的知識。」書的作者卡斯•桑斯坦教授,是奧巴馬的總統競選的法律顧問。他在書中寫道,哈耶克關於市場精神的精闢見解同樣適用於互聯網。每個個體對於重要事物都只擁有不完全的知識,但如果我們聯合起來,共享知識,就可以解決問題,不論這意味著定價,還是基於數量巨大、傳播面廣的信息,想出其他解決方案。所有這些不僅對立法機構如何制定法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美國國會關於寬帶管制的爭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博客的推動),而且對美國法律中一些最基本的原則也有啟示作用。


不要以為「烏托邦」是個貶義的詞彙。其實,人類就是朝著烏托邦的夢想前進的。西方哲學鼻祖柏拉圖的《理想國》描述的就是一個烏托邦。當西方走出中世紀的時候,大量的類似於《烏托邦》的著作問世了。這些烏托邦的學說和理想直接被馬克思和恩格斯繼承和吸收了。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50年後,甚至更早,西方國家已經實現了烏托邦的夢想。鑑古知今。現在《信息烏托邦》這個標語的出現,決非一個新的夢囈。歷史告訴我們:西方在向更高層次的烏托邦社會前進!而中國人似乎想倒退回去。實在難以理解!


令人震驚的是,我在百度搜索「太監」詞條時,找到了一個描繪中國知識分子的精準術語:「太監化」。這個詞條的有關內容對中國的知識難以興起的原因做了很好的、非常準確的闡釋。在向此詞條的貢獻者致敬的同時,特將有關內容輯錄如下:


「太監化」是中國的知識者最大的特點。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確實是力量,知識如槍炮,關鍵槍炮口對準誰。中國溫文爾雅的士人們槍炮口對準他們腳下如汪洋的人群。用文化為帝制大廈添磚加瓦,這神聖的工作他們幹得津津有味。多勞者必多得,他們獲得了如桃花般燦爛的封誥,例如張居正為「太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謚文史,贈上柱國」,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知識太監」建構了東方專制主義大廈的牢固根基。高蹈如李白,卻汲汲於功業,自以為「我輩豈是蓬蒿人」,在玄宗眼裡,他卻是個連高力士也比不上的玩物。學術大師王國維,當過幾天「南書房行走」,便被帝王師的身份壓死在昆明湖底。當不當太監,與道德的優劣、人格的高低無關,一種體制的向心力、一種文化的慣性、並不是哪一個人所能抗拒的。艾森斯塔德在《知識分子──開創性、改革性及其衝擊》中指出:「中國知識分子缺乏自己的組織,因而他們的組織架構幾乎等同國家官僚體系。在行政上,愈是接近權力核心,則用以反抗皇帝的自主的權力基礎與資源就愈少。當教育愈趨專精時,教育的具體活動往往是朝政治──行政制度設計而行。」看來,從教育到行政的設置不過是「淨身房」的延伸、變形與擴大。孜孜不倦地註釋古書、考證典故,研究音韻、填寫駢文,這一切不過是被閹割了的「知識太監」們的拙劣的射精行為。讀書是為了做官,做官是為了發財;做不了官便隱逸,隱逸是為了成名──無論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士人都以現存體制為價值參照系,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反體制」的力量。


「知識太監」所創造的知識便只能是「太監知識」。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無不是圍繞皇權作向心運動,僅僅是有的軌道離中心近、有的略遠些罷了,沒有質的區別。無論學術內容怎麼變,士人的終極理想仍未超越陞官發財、為帝王師的模式。「史」的目的是「資治」,「文」的目的是「助興」,兩千年的人文傳統是畸形的、單一的、片面的。所謂學富五車、德行高尚者,「禮樂兵農不務,即當世之刑名錢谷,亦懵然惘識,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學」。這種毫無用處的「學」,不是「太監知識」又是什麼?


許多人都讀過《聊齋誌異》和《儒林外史》,一個個被閹割的讀書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不知是哀其不爭好,還是憐其不幸好。龔自珍在《乙丙之際著議第五》中憤怒地譴責統治者對士人的無形殺戮:「戮之非刀、非鋸、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聲音笑貌亦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那時整個中國,就是一個病梅館,就是一個畸人館。


然而,龔自珍深味了外在暴力的閹割的可怕,而忽視了更為可怕的內在化的自我閹割。無數讀書人羨慕的狀元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呢?我在《狀元圖考》中看到明朝狀元丁士美所撰的謝恩表。由華美的文辭可想見其才情,由古雅的典故可想見其淵博。而當時的皇帝是誰呢?是以荒淫昏庸著稱的明世宗,即嘉靖帝。狀元郎卻不管三七二十一,馬屁拍得震天響,簡直就像一隻哈巴狗向它主人撒嬌。如果說閹割陽具是太監入官的通行證,那麼閹割精神則是士人入仕的通行證。《明史》中記載,丁士美為廩生時,年齡尚小。依據當時規定,凡為廩生者,官府皆每月供給廩米六斗。一些年齡較大的廩生欺丁年少,把他的廩米全部分掉。他依然和顏悅色,沒有一絲不樂意。《明史》據此稱讚丁士美為人「縝密端重,以道義自持」。我弄不清楚他持的是什麼樣的「道義」──一個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權利的人,必不會保護他人的權利一個以忍辱來獲取令名的人,必不知人格尊嚴的可貴;一個對黑暗安之若素甚至與之共謀的人,必不會期望光明的到來。


「太監知識」是沒有生命力的,「太監人格」是沒有感召力的。當「太監知識」被頂禮膜拜,「太監人格」內化為民族集體無意識時,就更可怕了──穿皮袍的人、穿絲綢的人、穿麻布的人以及沒有東西可以穿的人,他們的生存狀態千差萬別,卻有一點是相同的:全是半人半鬼、半陰半陽、半截子在地上半截子已經入土的太監。自我閹割與被閹割是一枚金幣的兩面,中國人只有這兩種選擇之一,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文豪大師。


沒有純粹的知識,便沒有純粹的知識者的人格。中國哲學玄之又玄,歸結到一點都是自閹與自慰之術而已,無論是讀《老子》還是《論語》,都讓我覺得陰風慘慘、透體生涼。


記得父親講過一個小故事,文革開始的時候,父親還是一名大學生。午膳時,十幾個同學圍著一張大桌子進餐。值日生端來一盤白菜湯,同學們都注意到湯裡例外地漂著一片肥豬肉。儘管人人都直嚥唾沫,但在瓢湯的當兒,大家都格外小心,提防著不要瓢上那片肉。一個同學一不留神,把豬肉片盛到自己的碗裡了。就在他把肉片倒進碗裡的一剎那,他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他兩眼瞪著那塊小肉片,臉色頓時蒼白無人色。當天下午,團支部書記找他談話,他痛心疾首地檢討了自己貪吃豬肉的資產階級思想。這個同學本來是班上的積極分子,黨組織發展的對象,因為錯瓢了一片肉,往後每次積極分子的活動都沒了他的份。他自己則沉溺於貪吃豬肉的深刻內疚中,鬱鬱寡歡,一蹶不振,性情大變。一個一片豬肉便可以改變一個人性格的環境,是過分控制的環境,按照弗洛姆在《當代人的困境》中的說法,這樣的環境「削弱臣服者的獨立性、人格的完整性,批判性的思想和創造生產性。這並不是說它不會供給人們種種娛樂與刺激,而是以限制人格發展的那些娛樂與刺激為限,它儘量少提供有助於人格發展的東西」。文革中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多瘋狂的虐待行為?根本原因在於,精神的極度貧乏產生致命的無能感,而無能感卻是虐待狂症發生的一個主要來源。喪失了性慾的太監便發展其攻擊性的性慾,而喪失了精神愉悅的大眾往往把恐怖的懲罰作為快樂。


整個民族的內傾性、自虐性的病態人格,主體性與獨立精神的空缺,與千百年來以性壓抑為根基的倫理機制緊緊相連。傑出的生理學家賴希認為,性壓抑產生僵化的性格,導致病態的榮譽、義務和自制的觀念,磨滅了人因經濟壓迫而產生的造反慾望。賴希研究的對象是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但他的理論同樣適應於東方專制主義。就整個人類來說:「經歷了幾千年的機械發展過程,機械的生活觀已經一代接一代地在人的生物系統中越來越根深蒂固。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人的職能實際上已按一種機械的方式改變。人在扼殺自己的生殖職能的過程中已在血漿上僵化了。」賴希的觀點可以用一句粗俗的話來概括:生殖器就是自由的源泉,這一真理,中國的皇帝們再昏庸也明白,再不懂得治國也會抓住這一法寶。最後,層層積澱下來的中國文化便成為了一種強大的障礙,即「個人和社會中的自然的、有生命的力量的自發作用的障礙」。人人都太監化之後,也就沒有人覺察到障礙的存融端。


——————————————

看了上面的內容,我再次說服了自己:只有全面引進西方文化,中國才有向好的希望,而且不能再以種種藉口推遲這個進程了,必須馬上見諸行動了!中國人並不比別的民族聰明,當然也不比其他民族弱智。但是,如果長期抱殘守缺,我們就會形成一個真正弱智的民族。心智一日不開,社會就無一日安寧。


--------------------

心有戚戚焉

請參考台灣著名的搶救國文聯盟的相關網路評論
學習那些古文能提升人的什麼??
學生不就是為了能考試順利過關嗎??
耗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去記憶古文國學
可是換來的是僵硬呆板的思維邏輯

多些邏輯學的教育
多些經濟學的啟發
多些思想史的介紹
多些批判性文章的討論

我想會對學子以後的人有更大的助益

司馬觀點:一切都在夢中(江春男)

2009年01月15日蘋果日報
司馬觀點

阿扁在牢中表現超強的適應能力,和伸縮自如的人格特性,這種人丟在沙漠中,也會搞出一片綠洲來。他從天堂掉落地獄,還能鎮定如常,換作別人,不自殺也只剩半條命。

在夢中尋找安慰

他不只還能作夢,夢到再度競選總統,而且還敢講出來與黨內同志分享,光是這套本領,注定他不是一個自甘平凡的人物。

當台灣人民都沒夢可作的時候,當民進黨欲哭無淚的時候,阿扁還在作他的大頭夢,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換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實是如此殘酷,作夢是最好的逃避。他想在夢中尋找安慰,也是一種自衛本能。

當年他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這個口號引起無數人民共鳴,當時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夢,大家把夢寄託在他身上,才造就了阿扁。如今,這個夢早已變成噩夢,現在只剩下阿扁一個人還在作夢,但是阿扁第三次競選總統不一定是夢,如果洗錢案沒有爆發的話。

如果扁家洗錢案未被揭發,阿扁坐擁二、三十億財產,民進黨仍然聽命於他,黨內政客供他差遣,從立委到縣市長都要看他臉色,動員造勢的經費靠他提供,台獨大老和綠營社團仍奉他為教父。

在這個情況下,任何人當黨主席,都是當假的,如不與阿扁鬧翻,就是被他收編。阿扁在黨內和綠營地位無人取代。要與馬英九再戰,舍他其誰?

他午夜醒來,面對冰冷的牢房,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就像西班牙作家賽萬提在「唐吉訶德」中所說的「現實是如此醜陋、如此不堪,不如讓夢想飛翔吧!」。阿扁在牢中想到前世今生,一切彷如夢中,他不願醒來。

差一點點,他的夢想就成真了,真是天佑台灣。

江春男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轉)台灣是不是中國的領土?

台灣是不是中國的領土?
(2009/01/13 00:30)

綠點

一‧前言:

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1月6日在美國華府說,台灣和中華民國不是主權獨立國家,仍為美軍佔領地。台灣人林志昇與美國人何瑞元也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林志昇在自由時報投書裡說「二○○七年三月十八日,聯邦地方法院承認:『台灣人沒有國籍』」。他也說,下月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分,美國華盛頓聯邦法院將首度針對台灣國際地位舉行言詞辯論。(註一)

二‧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夢幻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有一段文字關係台灣:「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說「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之前,至少要釐清下列幾個問題:誰是中國人民的祖國?祖國的神聖領土有多大?要吞併多少祖國的神聖領土才算完成統一?誰是台灣同胞的對口同胞?

如果中國人民的共同祖先是軒轅氏,中國人民的祖國應該是軒轅氏有效統治的中原;範圍頂多只是黃河的中下游地區。然而,這個中原應該不是中國人民的祖國;否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不須要號召全中國人民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反而應該主動將歷年侵占的土地吐出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眼中,中國人民的祖國應該是大清。

1636年,愛新覺羅氏建立大清,並於1644年入主中國北京,暨於 1684年正式將台灣併入版圖。根據維基百科,大清在1759年時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奴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總面積達 1300萬平方公里。

比較1759年大清的1300萬平方公里領土與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960萬平方公里領土,兩者的差異(340萬平方公里)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裡沒有講明的失落的神聖領土。

「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的緣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大清是祖國,而台灣不僅曾經也只是曾經屬於大清。在大清這個共同祖國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台灣是它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是台灣人的對口同胞。當然,其他大約34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族各國人民也是台灣人民的對口同胞。

既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藉大清這個共同祖國宣稱台灣是它的(失落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人和台灣人互為同胞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化解了它根本不曾統治過台灣這個無法克服的難題。

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有關台灣部分應該改為:「中國雖然和台灣一樣,曾經不幸被異族異國之大清征服過,但是,中國人民由緬懷大清盛世之榮景,進而接納大清為祖國。當世界列強紛紛侵凌大清時,中國人民於是奮起,甘心情願效勞大清,抗拒列強。中國人民不僅依據法理繼承大清(當時)現有領土,而且依據夢幻囂想大清(盛世時)固有領土。因此,再造只包括現有領土與台灣的大清小光榮帝業是全世界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三‧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

1684年4月是一個分水嶺,以前,台灣不曾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以後211年,台灣是大清領土的一部分。

1895年4月,大清對日戰爭失敗後,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1925 - 1941年間,孫文、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發言支持台灣獨立(註二)。

1936年5月,《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五五憲草》)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康、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

1943年2月,中華民國舉行為期3天的慶祝活動,慶祝分別和美英兩國簽訂平等條約,告別不平等條約時代。

1943年11月,美國、英國、中國三頭在埃及開羅達成《開羅宣言》的協議,提到要把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協議必須實施。

1945年8月,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發佈《第一號命令》,包括命令在台日軍向蔣介石委員長投降。

1945年10月,在台日軍正式向中華民國投降。

19437年12月,《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1951年9月,不包括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49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與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和約第二條(b)項:日本放棄對台灣和澎湖群島之全部權利、所有權和請求權(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1952年8月,日本在台北和中華民國簽訂《台北和約》,和約第二條重述《舊金山和約》第二條(b)項。

1972年9月,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後,單方面宣佈《台北和約》失效。

的確,從1684年到 1895年,台灣是大清的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大清已經在1895年依《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了。《馬關條約》是大清和日本因為朝鮮問題打輸仗而簽訂的,是願打服輸後簽下的平等條約,不是全中國人民動不動就宣稱的不平等條約。此後,台灣就是日本的領土的一部分了。

《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都只是盟國之間戰爭結束前的約定,它們其實都只是當事國之間的意向書,會由戰爭結束後的正式和約取代。再次,《第一號命令》只是授權中華民國接受在台日軍投降,並沒有命令日本要把台灣送交中華民國。因此,台灣歸屬的唯一依據應該是二戰後的《舊金山和約》。

在《舊金山和約》裡,日本只是放棄台灣。日本放棄台灣後,台灣就成為以美國為首的參與簽約的49個國家未處置的「戰利品」。因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被邀請參加《舊金山和約》的簽訂,已經無權參與日後如何處置台灣,遑論已經擁有台灣。

既然日本在《舊金山和約》後就不再擁有台灣了,《台北和約》裡的放棄台灣因而是多餘的,因為日本哪來任何權利放棄不屬於自己的台灣?因此,1972年,日本單方面宣佈《台北和約》失效時,根本不會改變台灣的地位。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建交後,只能要求日本承認台灣是它的領土的一部分,而不能要求日本把台灣送給它。

另一方面,《五五憲草》明列的(固有)領土並不包括台灣,中華民國也從無依據憲法變更台灣為其領土之記錄,中華民國依麥克阿瑟的命令佔領台灣後,卻宣稱台灣是它的領土。因此,台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的說法純屬虛構。

總之,截至目前為止,法理上,中華民國仍然只是依據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發怖的《第一號命令》,佔據台灣, 台灣仍然屬於以美國為首的49個國家尚未處置的「戰利品」,台灣並不是中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的一部分。

註一:《向美國法理宣戰 ─2月5日 要解開台灣地位之謎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11/today-o4.htm

註二:《台灣與中華民國》
http://www.wufi.org.tw/mail2k3/m031001.htm

(●作者綠點,現居美國德州奧斯汀,大畢,服務業。簡介表示,他是永遠的「臺毒」,也強調最大最臭最硬的石頭是中國。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

(轉)台灣 真的變了(楊庸一)

2009年01月14日蘋果日報
論壇

台灣,真的變了!變得令人感覺陌生和不安。做為一位精神科醫師,我可能比一般人較早和更有機會看到社會各種層面的變動和複雜的人性變化。面對這半年多來的社會異常狀態,我必須承認,是我三十幾年醫師生涯中,未曾看過,也是我有記憶以來未曾經歷過。尤其,對經濟壓力的焦慮、政治上那種肅殺氣氛及對未來不確定的不安,實在令人觸目心驚。

經濟壓力民眾焦慮

對經濟壓力所產生的焦慮,在520前並不明顯,甚至仍存在樂觀氣氛,只是在股市開始大跌後,幾乎是一夕之間突然變色。令我深感震撼的是,當我看到和聽到某些銀行和證券營業員提到他們在面對那些熟悉的老先生、老太太失去退休金後的絕望表情所產生的那種深沉的焦慮、自責和憂鬱時,實在令人心碎,也不知應如何回應。

我對經濟雖一竅不通,不過,卻看到了在房市泡沫化後,日本經濟這二十年來的辛苦掙扎。在傳出美國可能出現次級房貸風暴後,連我都可感覺出好日子可能結束了。只是沒想到我們的政府卻仍鼓勵人民勇敢往深淵跳,也加深了悲劇。愈來愈多因經濟壓力所造成的反應和悲劇,正在倍增,尤其從病人數減少中(因繳不起健保費和自付額),我感受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並不期待經濟的快速翻轉,只希望我們的財經官員能像那些有良心的營業員一樣,盡心不要讓悲劇不斷擴大。

在精神分析的基本看法中,總以為當一個正常人面對絕境時,會控制自己的死亡╱破壞本能,而盡可能使愛的本能發揮,以度過難關。(編按 : 跟我認知的不太一樣 , 大概社會新聞看太多了也或許是媒體大力傳送負面題材的新聞有關吧)

以這個邏輯推論,在經濟急速惡化中,政治上的和諧和法律上的公正,理應是維繫社會安定的唯一合理方法。沒想到,我卻又看到了相反的景象。連續八年打扁的紛擾,本以為在選舉落幕後,一切都該告一段落而清靜了。出乎意料,在520後,卻依然高潮迭起。在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一位卸任的總統竟然還可天天佔據媒體版面,這真是世界奇跡。(編按 : 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阿扁有沒有罪,是一個單純的法律問題。有充分證據就判,無足夠證據就放,如此而已。冗長的司法過程和拖拖拉拉,捉捉放放,真是歹戲拖棚。講好聽,是慎重;講難聽,是兒戲。尤其,在對照數次群眾抗議中,警察執法明顯不當的被有意、無意放過,不僅讓目前法律的公正性不斷被質疑,也讓人感受到比戒嚴時期更恐怖的肅殺氣氛。這種陰影,已在上了年紀的台灣人中蔓延。希望不要再擴大。

對未來不確定的不安,始自總統的就職演說之後,陳雲林的來台,達到最高峰。這可以從愈來愈激烈的群眾抗議運動中看出。人民看不到政府的任何具體政策說明,卻看到突然的巨大國策變更。

兩岸政策讓人迷惘

當人民在遭受經濟折磨時,卻看到國民黨高層和共產黨高層在北京酒酣耳熱;政府財經高官和中國高官頻頻闢室密談;與中國的協議,竟可不透過立法院公開討論、通過,而自動生效;加上,婉拒達賴訪台及外電稱親中馬英九及對言論自由的關切等,都讓人迷惘。尤其,中華民國國旗的消失,最讓人震撼。陳雲林時的設防尚可理解,但,貓熊就令人時地倒錯了。看到劉老先生的自焚,我可以感受到他對台灣的愛和在信念破滅後,那種深沉的絕望和憤怒。如果政府不是另有用心,希望不要讓這種不安持續擴大或變成噩夢。

記得二年前,在國務機要費和特別費炒得火熱時,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中,我曾提到一位令人傷心,一位令人絕望,也許我們只有在2012年等待小泉的出現了。希望這只是一句笑話。

台灣真的變了,是否就此沉淪或者能浴火重生,重建新的希望,只有看大家共同的抉擇和努力了。


作者為長庚大學精神科副教授,曾任長庚大學臨床行科所所長及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
楊庸一

--------------------

""阿扁有沒有罪,是一個單純的法律問題。""
但對於國民黨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操作的議題
讓人民聚焦在阿扁身上將仇恨擴散至民進黨
而且繼續攻擊阿扁可以養活很多名嘴跟節目
也能讓政府的施政措施掩蓋在阿扁風暴底下
在一池混水中最高興的就是能夠從中摸魚的

在下次選舉的時候
在下次公投的時候
在下次回想的時候

國民黨似乎比民進黨好一點??不是嗎??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轉)向美國法理宣戰 ─2月5日 要解開台灣地位之謎

自由時報 2009-1-11

◎ 林志昇

二○○五年九月二十日,本土台灣人(the Formosans)林志昇(Roger C. S. Lin)與美國籍台灣人女婿何瑞元(Richard W. Hartzell),聯合對美國政府開了第一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出版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刊登一篇《What are you Doing?》責問美國在太平洋戰後,對台灣的處分錯誤連連,置台灣人權於不顧,要求美國政府補救。刊登主要內容為:

當日本投降時,美國軍事政府於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台灣開始成立。美國是主要佔領權國。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舊金山和平條約生效,條約第二b條台灣處於「懸空的割讓」狀況。依據最高法院 Downes v. Bidwell(1901)和 Neely v. Henkel(1901)判決,很明顯地;台灣是「USMG(美國軍事政府)管轄之下的未合併領土」,Taiwan is unincorporated territory under USMG。一九五二年的四月底(或許更早)美國國旗就應該飄揚在台灣境內。迄今,美國總統還沒有宣告過在台灣的USMG正式結束,也沒有任何其他經美國國會核准取代USMG的台灣「平民政府」之啟動。

在美國務院以「No comment」回答後,林何團隊正式向美國華盛頓聯邦法院提出訴訟,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Roger C.S. Lin v. U.S.A.)Civil Action No.06-1825(RMC),審查後,正式成案。聯邦法院兩度駁回美國務院以「政治問題」、「國家免訴」與「無管轄權」理由後,官司已經進入林志昇律師團可以向被告(包含白宮、國務院、國防部、法務署等行政部門)調閱與本案之相關文件,這是一九五二年以來所有台灣人的夢想。

二○○七年三月十八日,聯邦地方法院承認:「台灣人沒有國籍」,林何再度上訴至可以管轄「條約解釋」的高等法院,以案號「No 08-5078」成案,針對台灣國際地位要求說明清楚。雙方經過來回兩次文字說明後,法院裁定二○○九年二月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法庭舉行言詞辯論,預料將會有讓台灣人意外的證詞,我們也有絕對的信心,將替台灣人要回失落六十四年來的台灣尊嚴和驕傲,天佑台灣!

(作者為「控美政府代表案」代表人)

案號Case No. 08-5078(全文)

-------------------------
這則新聞確實令我感到驚訝
為何不是台灣官方去推動??
若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那是理所當然的不會去告美國政府
但是 , 民進黨執政時期應該要出這招吧
只有確切讓台灣實際問題浮上國際版面
經由當時的交戰國(美國)重新認定地位
才能夠使台灣的統一或是獨立的爭議畫下休止符吧
或許........
一切都是檯面下的陰謀和交換.....

--------------------------
自由時報 2009-1-12

回應「向美國法理宣戰」

◎ 沈建德

昨天「向美國法理宣戰」一文,李友會認定,舊金山和約第二條b日本放棄台灣沒說給誰地位未定,而主張台灣是美國的軍事佔領地。但日前本人在台教會的「論壇」指出,舊金山和約第二條之前還有前言,也是條約的一部分,以「日本絕對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的文字決定台灣地位。陳隆志博士當場說,這個原則就是人民自決與和平解決爭端,現場專家學者無人有異議。

檢視聯合國憲章第一條,的確規定人民自決,但第二條推翻第一條,強調若是內政問題則不得予以干涉。為利用這條,國共串通,以開羅宣言把台灣變成中國內政,致自決公投也被美國斥為麻煩製造者。想要「和平解決爭端」就須翻出美國國會與總統都簽了字的聯合國憲章七十七及七十六條b款—從敵國(德義日)分離的領土,應由聯合國託管、自治、獨立。

但蘇聯也有根據,憲章第八十條,主張開羅宣言已約定台灣歸還中國,不適用第七十七及七十六條,因此拒簽舊金山和約,台灣地位問題顯然卡在開羅宣言。現在開羅謊言已揭穿,台灣地位獨立已可確定,向中華民國討回主權就是,無須主張台灣屬美,節外生枝。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
歷史在眾人面前有許多種面貌

誰最能製造讓大眾相信的一面

他就能掌握他們的思想

觀念平台─司法節談羈押

2009-01-11
中國時報
【許澤天】

 司法公信力要如何建立?就在於法院是否認真審理案情,尊重當事人的主張與請求。扁案羈押發展至今,一方面人民關注法院如何審理該案,另方面正如王兆鵬教授所說的,人民也在審判司法,法院必須用一般人民可以看得懂且可以理解的理由做出裁判,而不只是依法條規定應如何如何,依分案要點又應如何如何?否則,在人民心理,這樣的裁判只是司法官僚化與技術化的表現,不認同者,更會覺得司法被外力所操縱,喪失獨立性。

 就以特偵組再提的抗告案與辯護人所提的抗告案來說,高等法院一方面認為檢察官在審判中沒有羈押聲請權,另方面卻肯認其有抗告權,說理是否矛盾,不難辨明。因為起訴後,案件移轉到法院,程序主導者是法院,是否該用羈押防止被告逃亡、滅證,乃是法院職責所在,檢察官在此只能促請法院發動,而無所謂的聲請權。倘若在法院不羈押被告情形,檢察官反倒可以藉由抗告迫使法院羈押被告,豈不是變相承認檢察官在審判中具有聲請羈押被告的權利。此處,參照刑事訴訟法第三二二條「已不得為告訴或請求者,不得再行自訴」的法理,檢察官欠缺抗告權的理由,甚為明顯。

 對於這樣的辯護意見,高等法院僅憑刑事訴訟法第四○三條與第三條「當事人」包含檢察官的字義解釋,就加以駁斥,可說根本未針對上述質疑的論點回應,稱不上有效的論證;更何況,字義也可做出合乎規範目的的限縮解釋,即就羈押問題抗告事項,限縮當事人的範圍。

 至於高等法院所引用的司法院解釋與最高法院判例,也未就上述質疑有適當說明,自也無法為高院本身的見解矛盾提供任何解套功能。而過往實務一向如此,也不代表今日可積非成是。倘若高等法院不願聚焦地回應辯護人的質疑,那麼,強調辯方表達意見權利之聽審原則的意義又在哪裡?法院如果掩耳不聞,一味強行自己所認同的主張,所危害的不只是當事人權益,更在司法的說理公正性。

 再者,就算肯定檢察官擁有抗告權,在解釋上可容許檢察官再度提起抗告,甚至媒體所報導力霸案中的五度提起抗告,參酌被告對於羈押裁定實際上只能提起一次抗告,容許檢察官非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多次抗告,是否公平?不言自明!撇開社會大眾對扁案的各種複雜情感,只要想想所有面臨同一羈押問題反覆抗告的被告與其親友,先前歷經煎熬所獲得的不予羈押裁定將付諸流水,而容許檢察官一而再、再而三的抗告,其理由不過只是為了保全程序進行,深怕原審法院作出錯誤裁定,這是否已把追訴犯罪當作無限上綱,而牴觸整部刑事訴訟法平衡被告人權與國家刑事追訴利益的基本精神,亦值得深思。

 今日司法節,謹以此文獻給認真進行聽訟,以發現真實並保障被告基本人權的法官。

觀念平台:始作俑者 其無後乎

2009-01-08
中國時報
【梁文傑】

 教育部長鄭瑞城用「始作俑者」贊美創立蔣經國基金會的創辦人毛高文。批評者認為,「始作俑者」是用來罵先創惡例的人,絕無贊美之意。但究其實,鄭瑞城的用法是對錯參半。

 說鄭瑞城的用法算對,是因為從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以來,對於孔子這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解釋就沒有對過。趙岐的解釋是,「俑,偶人也,用之送死。仲尼重人類,謂秦穆公時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惡其始造,故曰此人其無後嗣乎」,簡單說就是孔子認為「以人殉葬」是從「以俑殉葬」發展出來的,所以罵當初先發明俑殉的人應該絕子絕孫。但這明顯違背考古學的常識。在中國史上,以人殉葬在先,以俑殉葬在後,這是西周以後人道主義發展的表現,以仁為本的孔子怎麼可能譴責發明俑殉的人呢?

 既然不通,我們就不得不認為孔子原話其實是贊美之詞。「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反問的口氣,正如當我們問「難道那些革命家都沒有家庭嗎?」我們並不是在責難革命家不顧家庭,而是在贊美他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操。所以孔子其實是在說,「最初以俑殉葬的人,難道他們不也和同時代那些以人殉葬的人一樣,也有後代要祭祖嗎?但他們還是用俑不用人」。

 如此一來,則〈孟子梁惠王上〉的原文「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就應該解作「為民父母的官員,如果在行政上是率獸食人的苛待百姓,怎配為民父母?孔子說:當初剛開始用俑殉葬的人,難道他們沒有後代嗎?但還是因為俑像人所以不用人而用俑。那麼現在的官員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餓死呢?」

 但話說回來,就算這番考據是正確的,依然不可能改變兩千年來「始作俑者」這個詞在漢語中的負面用法。按教育部的《成語典》是說:「始作俑者乃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中國大陸的《中華成語大辭典》的也解釋:「最初製作俑來殉葬的人,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

 語言的功能是與人溝通,當然要按約定俗成,不能強要人接受自己獨特的用法。例如立委洪秀柱指游錫?為「狗」,既然一般人都理解此為汙辱性言詞,法院自然得判決有罪,不能硬拗說「因為狗很可愛,所以反而是一種贊美」。就像雖然「罄竹難書」在《孫臏兵法》等某些古籍中也並沒有負面的意義,但時至今日,也就不能硬說「罄竹難書」也可以用來讚美某人的仁行義舉。

 身為政治人物最惡硬拗,鄭瑞城立刻對用錯成語表示不好意思,還算是比較誠懇的。

孔傑榮專欄:對扁案的追訴:第一階段

2009-01-08
中國時報
【孔傑榮】

雖然對陳水扁前總統的追訴法院尚未開庭審理,但經手本案的法官們已然貽誤了陳案所提供的歷史良機去證明司法的獨立、公正與能力。


 美國前聯邦首席大法官查爾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在分析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經驗時曾言道:「(最高法院)最重大的傷害均是自我招致的。」台灣的法院應省思此句充滿智慧的經驗談。雖然對陳水扁前總統的追訴法院尚未開庭審理,但經手本案的法官們已然貽誤了陳案所提供的歷史良機去證明司法的獨立、公正與能力。

 台灣人多年來辛苦爭取而得來的民主現今正處於困境之中。貪腐威脅台灣政治的清廉。憑藉一個公平,透明,且可信賴的司法體系以執法乃解決此困境所不可或缺。儘管台灣社會中政治嚴重對立,且不同政黨支持者間缺乏互信,檢方於去年十一月十一日逮捕陳後,於起訴狀中對陳及其家屬與部屬大規模貪腐之指控,陳明已有令社會大眾接受有罪判決結果的預期。經由公平的刑事訴訟程序所獲致的有罪判決將可望能驗證清廉政府的價值,遏制類似犯行,並提升社會大眾對近二十年前始脫離專制國民黨政府控制的法院之信賴。

 可惜的是,近來之司法程序進行著實令人對此等期望落空。除非法院能有一些出人意表的英勇舉措來回復其公信力,對陳以及其他涉案人的定罪將只會招致更多的公開批判嘲諷使法院無法取得成功司法所必需的廣泛支持。此乃因中國人傳統上強調刑事法的實體即有罪無罪的判定而非程序。然而,近來相關的事件發展卻令人聚焦於兩個相關聯之刑事程序爭議:審前羈押與公訴審理之合併,此等爭議亦反映出台灣的刑事訴訟程序制度正逐漸由職權進行主義(inquisitorial system)轉向當事人進行主義(adversarial system)。

 兩度裁定無保釋放陳的台北地院周占春庭長的專庭與兩度駁回該庭裁定的台灣高等法院之間的爭議,以將經由抽籤分配給周庭長專庭審理的陳案之眾多公訴合併於蔡守訓庭長的專庭審理之陳與其妻吳淑珍侵占國務機要費案作終結。此等合併令蔡庭長主導之專庭得以就陳的審理中羈押之第三度裁定加以審訊,並因此重新做出羈押陳的裁定。然而,此裁定卻與數日前才發布的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第六五三號解釋意旨有所衝突。該號解釋理由書中力陳刑事被告之羈押僅能為保全刑事程序之最後手段。雖然陳並未如公訴前為期三十二日的審前羈押般被戴上手銬以及禁止接見,惟其與家人甚至辯護律師的對話仍可被監聽並援用為追訴其與其家人律師等涉案與違法之犯罪證據。

 在押被告的防禦權在其他方面亦明顯受到制約,例如他們無法與證人或其他共同被告討論案情,此乃為檢方在陳的羈押裁定抗告理由中陳明的兩大主要考量之一。另一考量則是如未行羈押,陳可能逃亡,離開台灣。蔡庭長事實上是可以以高額的保釋金或限制住居之方式以高度降低陳逃亡的可能。此外,如陳一審被判決有罪,陳逃亡的動機理應只會增強。然而,此等可能性能意味著陳在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的上訴審理中應該繼續被羈押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將意味著陳在判決確定前將被羈押數年之久。惟值得憂心的是無罪推定至此可能成為毫無意義,判決確定前的羈押也可能轉化成為未經判決確定之犯行的刑事處罰。

 每個國家都深受判決確定前被告的羈押造成之諸多難題所困擾。然而台灣卻以環繞著將審理公訴陳與其他同案被告的「後案」合併於審理二○○六年起訴之國務機要費案的「前案」之諸多難以解開的謎團最令人矚目。若併案審理為必要,台北地院何不在後案被提起公訴時即採行?

 相反的,台北地院原先卻決定涉及洗錢與其他複雜案情,以及陳所涉嫌之侵吞國務機要費的後案,應由少數被期待較蔡庭長之刑事庭更專精於處理複雜的財務金融財務犯罪專庭抽籤來加以決定審理庭。如金融專庭比蔡庭長所屬之一般刑事庭更適合審理後案,則台北地院如何合理說明其後案併前案的處理方式?確保司法免受干預的法官法定原則能如此輕易地被規避嗎?

 根據台北地院的官方新聞稿,將後案之審理合併予蔡庭長審理之前案乃是刑事庭庭長會議依照台北地方法院刑事庭分案要點召開刑事庭案件審核小組決議的結論。然而,依該要點第十條規定,簽請審核小組決定的主動權在後案的承辦法官。周庭長為何為該請求?是否有何壓力迫使其為此請求?為何審核小組未接受其僅將後案中國務機要費相關部分移轉合併於蔡庭長的前案審理,而將後案中其餘較複雜的部分如法院原先之決定般由其所屬金融專庭審理的最初提議?為何審核小組僅由五位刑庭庭長組成?為何合併的議題在周庭長第二次釋放陳後才浮現?此等不透明的程序是否為該法院針對部分媒體以及國民黨立委強烈批判之回應?有無政治人物脅迫該法院對案件為如此安排?

 此等問題之答案早晚會變明朗。相較之下,目前比較迫切的問題應是:有無其他方式保證給陳案被告以及社會大眾一個兼具形式與實質正義的司法程序?如果蔡庭長如媒體所報導般原先並無意承接後案的審理,其何不退出後案中與國務機要費案無關起訴之審理?如此,則台北地院可以遂其原本之決定,並再次抽籤決定由一個金融專庭來審理後案中較為複雜的罪嫌。此新審理庭亦能再次審酌解除審理中羈押陳之聲請,如其決定釋放陳,應加以鉅額保釋金以及嚴格的限制住居之解押條件。

 如此一來,兩個審理庭審理程序之進行都會獲致廣泛的公眾支持。司法正義,如西諺所云,不只必須被實現,更必須使其實現過程被感受察覺。此乃為司法正當性之代價。

 (孔傑榮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外交關係協會」兼任資深研究員/紐約大學法學院亞美法研究所研究員宋名晰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