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02日蘋果日報
經濟人語(周一刊出)
景氣持續低迷,中央銀行的低利率政策不僅無法引導投資、消費意願提升,現階段除生產事業定單無著、陷入窘境外,快速下降的低利率使得台灣的壽險業進入嚴重的利差損時代,部分壽險業者營運搖搖欲墜,如不妥慎處理,將引發比生產事業倒閉更多的社會問題。
公司淨值鉅幅下滑
今年來歐系壽險外商紛紛撤出台灣,富邦金併購 ING安泰人壽,中國人壽以1元買下保誠人壽,這些交易表面看來很划算,其實在歐洲嚴謹的會計40號公報第一階段上路過程中,要求壽險業者精算後提列可能的利差損,歐系壽險業者精算後發現在台灣分公司可能提列上千億的利差損,與其增資補虧損,不如直接放棄在台灣打下的江山,台灣業者樂在無本購入外商保險公司,未精算長期風險,讓人捏一把冷汗。
簡單說利差損就是早期保單的預定利率可能是5%以上,但在目前銀行定存利率不到1%,吸收保險資金愈多的公司,除非十分擅於投資,否則在低利環境下,誰的生意做愈大,誰就虧愈多,央行的低利率救不起生產事業,但可能先推倒體質不佳的壽險骨牌。
台灣壽險業平均資金成本約4.8%,也就是你必須要有每年5%以上的報酬才能損益兩平,近兩年來利率大跌,壽險公司海外投資踩了一堆地雷,台灣的股票投資大幅虧損,各家壽險公司淨值鉅幅下滑,國壽大減500億元淨值,由近1230億元,降至700億元,這般金融環境若再持續一段時間,一旦出問題,將十分棘手。
去年整體壽險產業增資了1500億元,但比起整體淨值減少近3000億元,整體壽險業體質更加脆弱,當國外要求財報透明化時,台灣為避免財報太難看,讓股票虧損可以不依會計準則列入當期損益,也就是採取不賣就不賠的說法,自欺欺人,否則壽險業報表恐更難堪。
對於持續虧損的壽險公司,金管會要求增資,對於不願增資的業者,金管會也無可奈何,迄去年11月底國華人壽累計淨值虧損高達577億元,幸福人壽高達149億元,沒人敢捅這些馬蜂窩,官員們心裡有數,大禍即將臨頭。
長期來壽險監理官監理不力,業者淨值都大虧損了,仍然繼續發高利保單吸收資金,30家壽險公司中,11家淨值負數壽險業者,生意仍然生龍活虎打死不退,對於已不可能增資改善的業者,遲遲不敢介入處理,如果再不動刀,隨著利差損持續擴大,未來恐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恐怕又是全民埋單
台灣的保險官員們已經昏睡幾十年了,到現在仍不敢面對長期來不用心監理闖下的大禍,11年前新銀行金融風暴全民埋單,這一次病入膏肓的壽險業者手術費用昂貴,恐怕又是全民埋單收場。
公權力的蕩然無存,無所作為,是台灣壽險市場惡化的主因,如今在低利率時代下,更讓保險業經營體質加速惡化。醒來吧!不盡責的保險官,如何讓保戶保障不受衝擊,全民損失代價最少是你們的責任,別再睡了,白領老百姓幾十年的公糧,快起來幹活吧!
作者為資深財經觀察家
許啟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