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轉)強烈的偏見,才有強烈的行動

http://www.wretch.cc/blog/gradlive/7152295
研究所完全求生手冊

強烈的偏見,才有強烈的行動。


看了愈多書,經歷了愈多事,就愈來愈相信一件事----就是「所有的道理都
是相通的」,經濟學的原則可以從心理學中推估出來,政治學的原則也可以
從軍事上的經典找出背後的理路,每一種學問都是一塊拼圖,也都是反射全
相的一面鏡子。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聞一知十、舉一反三-這一切都不斷的應證這句名言
--「智慧不在經驗之豊富,而在於對經驗領悟的程度」。

從這一點來看,我會覺得對於時下許多年輕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有自已
的主見」。

很早以前就有人在討論與研究所謂的生涯規畫了,每個學校也都有諮商輔導
中心在為大家作生涯諮商的服務,社會上也有如張老師、卡內基,提供生涯
諮商的課程,只是就個人所知,大部份的年輕人還是很傍偟,不曉得自已到
底要幹嘛?就算是目前知道自已要幹嘛的人,其實也會懷疑,不知道自已還
能不能在未來多變的世局上,還能一直知道自已要幹嘛?

給太多知識是沒用的,因為全方位有時就是無方位,反而讓一個人愈來愈無
所適從,而給一種強制而單一的建議也是不好的,通常一個科系的學生常常
在修完四年某個科系的課程後,得到最中肯的心得是-「原來我不適合做這
個」,實在是很諷刺啊。

好啦,就連我自已也常問我自已,我未來到底要幹嘛?有沒有新的可能,要
冒的險是什麼?有沒有做好冒險的心理準備,有做好不會後悔的預期了嗎?

結果我還是沒有什麼具體的答案

不過,雖然如此,我倒是發現,有一種抽象的感覺會比較重要,它沒辦法具
體的指涉出來,不過它有許多重要的指標,當這些指標都出現時,我們就會
有一種篤定,那種篤定正是支持我們主見的骨架,也是決定我們未來方向,
很重要的訊號。

注意了,這種感覺就像泥鰍,它在心海裡面翻滾,其實很難抓

現在也只能試著抓抓看,如果覺得不對也請大家否證我的論調,然後給大家
更周延的觀點,吾樂觀其成。

常常觀察所謂的專家,或許也可以說是專門騙人家,儘管有時我很懷疑他們
是不是在睜眼說瞎話,但我對他們對自已論調信任的程度,常常張目結舌,
某方面來說他們是固執已見,但某方面來說,我們必需要承認,所有的意見
本來就都是一種偏見,而能一貫而前後一致的支持某種偏見,它自然就會產
生一種對別人造成影響的力量。

這也是我覺得臺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主見與自信,將來面對世界競爭會很危
險的緣故,很多記者走訪亞洲各國,已經慢慢發現出這些國家的人才氣質,
有非常明顯的不同了。

如果說中國大陸、南韓、日本、台灣的年輕人在一起,他們會發現這
些人相處的模式可能是這樣的。

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可能學識比較低,可是很喜歡發表意見、很喜歡辯論,而
且還喜歡與人稱兄道弟博感情,最後就讓外人覺得,他就是意見領袖,就是
這裡的老大。

南韓的年輕人看起來則是有攻擊性,與他站在一起氣勢就輸了,好強好勝的
個性會讓外人覺得有點不能接受,但是只要他一說話,大家還是會自然的立
正站好,變得像是非主流圈的第二號狠角色。

日本年輕人則是和平教育的太成功了,知書又達禮,謙虛又安靜,結果實在
是太安靜了,觀念可能是最進步的,語氣可能是最和緩的,但是沒什麼志氣
的感覺,他們好像什麼都有了,於是出現一種怎麼樣都可以、都無所謂的頹
廢氣質。

台灣人目前相對看來跟日本人比較像,很聰明有禮貌,善良也有創意,
只是-----沒主見,覺得日本人的東西就是好,美國人的東西也不錯,中國
大陸最近也拼上來了,南韓的氣勢很值得學習,而自已呢?東抓一點,西
抓一點,沒有捨我其誰、作中流柢柱的自主信心與抱負。

一開始的氣質與架勢不一樣,後面就很難拼了…

臺灣有六分之一的人都在做直銷,是亞洲國家比例最高的,意思就是說,大
家都在做與所學專業沒有什麼相關的事情這也反射到我們對專業方向的控上。


奇怪,我好像離題了,現在回題是岸…

一個年輕人很難在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已適合什麼專業,這是正常的,因
為生活領域還在開拓,很多事都要試了才知道,不太可能馬上就立定志向
、從一而終。

所以現在許多大學都有一個策略,就是大一大二選課不選系,到了大三才
決定自已適合的科系或是雙主修,這是很進步的一個作法。

不過接下來的人生還很長呢?大三之後就真的一舉定江山了嗎?

人是會變的,其實我們也心知肚明,未來會做什麼還是在未定之天。


因此看清楚自已身上什麼是會變的,什麼是不變的,並一直注意這個感覺
,我們就會愈來愈篤定,也愈來愈有主見。


那種感覺像是,有一種事業,自已做起來開心,不眠不休也心甘情願,別
人一問馬上就能回答出來龍去脈,可以靠自已的力量就延伸此專業的影響
力,而這份專業或興趣是有延展性的,它不會只是操短線,它在我們執行
的過程中還會刺激我們學的更多、收納更多學門的知識、理論與實務,而
這些輔助學門的知識還能互相補充、補償、並引發下一版本的革新,從這
單一系統所放射出去的領域也都是自已有興趣、還想學得更多的,它因為
夠深,所以我們可以學而不倦,它因為夠廣、所以我們不怕彈性疲乏。

而從這一個專業系統放射出去的,就是我們的人生觀,反過來說,人生觀
反射回來的,也就是我們適合的專業。

這就是一個人為何要找到屬於自已「本體」的重要性了,它背後呼喚的,
不只是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與生活態度,就連專業、主見、活在當下
的品質與愉悅也都在放射範圍之內,它難以言喻、只能感覺、不易具體、
只能抽象。

年輕人不怕偏見,反而是怕沒有意見,因為有強烈偏見的人會有強烈情緒
,強烈情緒才會刺激行動,行動後才會有回饋,回饋後才有心得與感想,
也才會改進、適應並追求更好,而沒有意見的人根本一開始就虛無漂渺,
最後於是也莫衷一是。

方文山說周杰倫為什麼那麼有才華,最大的原因是-「一想到就會去試」。
失敗了幾百次的人,怎麼可能沒有才華?

那種篤定的感覺一旦找到,前方的困難也只是刺激我們前進的挑戰

就算花十年時間努力的去覺察,才找到這種感覺與狀態也算值得,心法一
現身,其他關於技術性的旁枝未節,也就不足掛齒了。



這條泥鰍很難抓的…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