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轉)筆記:民主是一種普遍價值觀

阮一峰的網絡日誌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8/07/democracy_as_a_universal_value.html

原文的題目是「Democracy as a Universal Value」,譯成中文為「民主是一種普遍價值觀」,我覺得語氣變弱了。什麼叫「Universal Value」?value指的是有用的東西,universal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整個宇宙中都通用的」,連在一起就是說,民主制度是宇宙中到處適用的。

說實話,這種話不像科學論文的命題,更像革命口號。但是,阿瑪蒂亞·森教授雄辯地賦予了它科學的內涵,令人信服地說明了,民主制度確實優於人類歷史 上的其他政治制度。他對抗拒民主的幾種主要藉口,進行了有力的駁斥,指出它們的荒謬之處。最終得出結論:民主是普遍適用的,不存在地域性,可以拿來即用。

全文娓娓道來,一氣呵成,語氣溫和卻又不乏堅定,讀來令人備受啟迪,不虧為大師手筆。三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頓時感到醍醐灌頂,許多困擾已 久的問題都得到瞭解答,從此堅定地相信,中國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民主化,只有這條路才能解決中國複雜的社會危機和社會矛盾,其他路都是死路。

現在,我把這篇文章的筆記整理出來,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看清這一點。筆記採用點評的形式,一共分為10段,每一段的開頭都是一個常見的觀點,然後是對這個觀點的評論,其中不完全是教授的原話,有不少是我個人的理解。

這個blog上,經常有人批評我的政治觀點。下面的內容,也是我對這些批評的一個總的答覆。

=====================

1. 民主制度不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國情,盲目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只會使國家一盤散沙、全面內亂。

[評論]

上面的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現實中,民主制度在窮國也能很好地運作。

以印度為例。1947年,印度獨立的時候,英國人非常懷疑印度人管理國家的能力。當時的印度非常貧窮,而且非常混亂,新政府缺乏經驗,國家處於分裂 狀態,政治前景不明朗,種族暴力和社會動亂普遍存在。加之,印度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社會階層眾多,歷史上又存在種姓制度,不同民族和不 同宗教之間經常發生暴力衝突,所以就連印度人自己對國家的前途都沒有信心。

但是,印度政府堅持走民主道路,以和平手段解決困難問題,政治分歧主要通過法律來解決,按照選舉和國會規則來組織政府。結果,印度這個貧窮動盪的大國,作為一個民主的政治單位而生存下來,並運作得相當好。如果不是民主制度,這個國家是無法結為一體的。

因此,如果民主制度在1947年的印度行得通,它也一定能在其他任何國家行得通。

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二戰後同一時期成立的南斯拉夫,也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但是它沒有選擇民主道路,而是按照蘇聯的專制模式,成為了一個專制主義國家。結果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爆發了長達三年的內戰,塞族、克族和穆斯林三股人馬互相殘殺,如今已經分裂為了6個國家。(蘇聯的解體也是 一個同樣的例子。)

2. 專制主義制度比民主制度更有利於集中精力辦大事,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評論]

這種觀點最著名的支持者就是李光耀。類似的說法還有:民主制度並不是一國取得高速經濟增長的先決條件。要取得長期經濟繁榮,國家就必須保持穩定,政府也必須能有效地推動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政策。它的核心含義就是,專制制度比民主制度更有利於經濟高速發展。

確實,南朝鮮、新加坡和中國等威權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印度、牙買加、哥斯達黎加等非威權的國家。但是,這只是一些零星證據和有限樣本,不是普遍性的統計研究。我們不能把新加坡或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作為威權國家更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確鑿證據」。同樣,我們也不能根據非洲的民主綠洲博茨瓦納,在數十年內其經濟增長率居非洲第一、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而得出「民主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相反結論。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系統性經驗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事實上,沒有可信的普遍性證據可以證明,威權統治和壓迫政治權利與公民權利確實有助於經濟發展。相反的,大量的統計資料不支持政治權利與經濟發展相 衝突的觀點。有一些統計學研究提出,兩者存在一種微弱的負向相關關係,另外一些研究卻提出存在強烈的正向相關關係。綜合考慮所有的比較研究之後可以看出, 經濟增長與民主之間很可能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明確關係。雖然民主與政治自由本身極為重要,但它們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

導致東亞國家經濟成功的經濟政策,學術界已有廣泛的共識,這些政策包括開放競爭,利用國際市場,鼓勵投資和出口的公共政策,高水平的文化教育,成功的土地 改革,以及擴大參與經濟發展過程的其他社會機會等等。沒有理由假設,這些政策與民主相衝突,因而必須用南韓、新加坡和中國的威權主義手段來強力壓制民主。 相反,壓倒性的證據證明,快速發展經濟需要一種友好的經濟環境,而不是一種嚴厲的政治制度。

3. 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比資本主義國家更加多災多難?

[評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饑荒。在人類歷史上,凡是具有新聞自由、且政治相對獨立的任何民主國家,從未發生過真正的饑荒。對於這個規律,我們無論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出例外。

相反的,大饑荒都發生在非民主國家:無論是在最近發生饑荒的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獨裁國家,還是三十年代發生饑荒的蘇聯,或者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一年大躍進失敗後發生大饑荒的中國,或者在外國人統治時期發生饑荒的愛爾蘭和印度。

儘管在許多方面中國的經濟發展比印度好得多,但中國仍然發生過饑荒,而且確實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饑荒。中國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一年的饑荒餓死近三千萬人,而在整整三年內,中國政府的錯誤政策一直得不到糾正,其原因就在於中國沒有議會中的反對黨,沒有新聞出版自由,沒有多黨制選舉。由於沒有人敢批評中國政府,即使每年餓死數百萬人,其錯誤政策依然能夠持續下去。現在北韓和蘇丹的饑荒也屬於類似情況。

饑荒似乎往往與自然災害有關係。評論家經常簡單地用自然災害來解釋發生饑荒的原因,如中國在大躍進期間發生水災,埃塞俄比亞發生乾旱,或者北韓因天 災而農作物歉收。然而,其他許多民主國家也發生過類似的甚至更嚴重的自然災害,但由於政府採取負責的干預措施,減輕了民眾的飢餓,妥善地解決了饑荒問題。 由於饑荒的主要受害者是窮人,政府可以通過僱傭計劃等政策來提高窮人的收入,使饑荒受害者得到食物,從而防止民眾的死亡。甚至在一些發生嚴重旱災、水災等 天災的最貧窮民主國家,如一九七三年的印度,八十年代初期的津巴布韋或博茨瓦納,民眾也能夠吃飽肚子,而沒有出現饑荒。

只要政府認真努力,饑荒並不難預防。而一個民主政府在面對選舉、反對黨和獨立報紙的情況下,只能這樣作。印度在獨立之前被英國統治的時代,發生過多次饑荒。印度最後一次饑荒是在一九四三年,即獨立之前四年,但在印度出現多黨制和新聞自由之後,饑荒就消失了。

饑荒問題僅僅是民主可以解決的例子之一。民主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可以防止經濟與社會災難。在正常情況下,人們也許不會懷念民主的這種工具作用。但是如果因為某種原因,經濟情況惡化,民主制度所具有的政治平衡機制,就會發揮巨大的實際作用,減少國家陷入災難的危險性。

在非民主國家,經濟情況良好時,人民可能並不想念民主。一旦經濟發生衰退,如果其負擔沒有被廣泛分擔的話,就會集中在承受力最小的一部分失業者或者 被解僱者身上,經濟衰退就會嚴重破壞民眾生活,使數百萬人陷於悲慘境地。更糟糕的是,受害者沒有地方發出他們的聲音。人們在最需要民主的保護功能時,才會最強烈地懷念它。

4. 所謂民主,就是全民普選,多黨輪流執政。

[評論]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絕不能把民主等同於多數人統治,更不能將民主簡單地等同於普選。

民主的內容很複雜,它的確包括投票和尊重選舉結果,但它還包括保護個人自由,尊重獨立的司法,保障言論自由,和發表新聞和公正評論時不受政府的檢查 等等許多內容。如果不同派別沒有獲得充分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選民沒有獲得新聞和思考不同觀點的自由,那麼選舉也會變成一場大騙局。民主是一套系統, 而不僅是在孤立情況下所選擇的某種機械性的方法(如少數服從多數)。

5. 民主根本沒有用。人民不在乎誰當國王,他們只在乎誰能給他們安定幸福的生活。

[評論]

民主的作用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首先,政治自由是人類普遍自由的一部分。擁有並且實行公民權利與社會權利,是個人幸福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政治參與與社會參與對於人類的幸福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人民不能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是一種非常悲慘的處境。

2)其次,正如前面駁斥民主與經濟發展相衝突的觀點時所指出的,在促使政府傾聽人民發出的各種聲音方面,民主具有一種重要的工具價值。

3)再次,實行民主可以為公民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並有助於整個社會形成價值觀和找到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人民要真正行使其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就必 須進行討論和意見交換。保障人民公開討論、辯論、批評和堅持異議有關的權利,乃是制訂出資訊充分的、深思熟慮的政策這一過程的核心。這種過程對於形成社會 的價值觀與發現重要問題也極為重要。一般來說,沒有公開的討論,不進行公開地交換意見和爭論,我們就不能發現需要優先處理的社會問題。

6. 窮國和富國的國情不同,在發展中國家,窮人關心的是麵包,而不是民主,因此民主不是普遍價值。

[評論]

這種流行說法存在兩個方面的錯誤。

首先,如上所述,民主的保護作用對於窮人特別重要。窮人尤其需要在政治上發出自己聲音。民主並不是一種要達到普遍富裕後才需要的奢侈品。

其次,沒有證據證明,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窮人會拒絕民主。事實上,倒是有相反的證據表明,窮國的選民對於基本自由與權利的重視程度,超過對於經濟困境的 重視。考察印度、南韓、泰國、孟加拉、巴基斯坦、緬甸、印尼等亞洲國家爭取民主自由的鬥爭之後,我們可以得到相同結論。同樣,儘管非洲國家普遍否定政治自 由,一旦條件允許,那裡就出現反對這種壓迫的運動與抗議。

7. 中國的GDP三十年中保持平均10%的高速增長,證明了這樣的經濟發展路徑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印度的經濟大大落後於中國,這證明了中國走集權道路的必要性。

[評論]

正如前面所說,沒有證據表明,經濟增長的快慢與民主制度存在關係。中國的經濟增長快於印度,很可能是政治制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一個有力的反駁是,你怎麼知道,如果中國實行了民主制度,經濟增長就會慢下來呢?

此外,比較經濟發展的優劣,不能單純地比較GDP。經濟增長的很多社會成本,並沒有反映在GDP中。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以及 極其嚴重的環境污染,使社會矛盾激化,人民不堪重負。如果將這些隱性成本算進GDP,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大打折扣。此外,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印兩 國都還處在發展中的階段,只是目前中國處於領先而已,至於誰先到終點,現在還很難說。

8. 在世界現代史中,找不到發展中國家通過民主化而實現了現代化的例子。民主不能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只能使它們淪為西方大國的附庸。

[評論]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困境,並不是民主制度的錯,而是因為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高價傾銷工業品,壓低初級產品的價格。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高度單一化,出現了「香蕉國」、「咖啡國」這樣單一產業的國家,最終導致該國經濟高度依附於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不是要廢除民主,而是要爭取改革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9. 必須始終把發展經濟擺在最重要的地位,先經濟後民主。

[評論]

這個觀點不僅錯誤,而且非常邪惡。

首先,民主制度和經濟發展並不是對立的,不存在民主制度抑制經濟發展的情況,有人故意將兩者對立起來。

其次,民生和民權重於經濟增長。民怨沸騰、只有少數人得利的經濟增長有何意義?

最後,難道經濟增長就是一切嗎?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與經濟增長相比,孰輕孰重?Is money everything?

10. 總結

民主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說到底,同經濟發展是沒有關係的。有民主,經濟會發展;沒有民主,經濟也會發展。

民主制度真正保證的是社會公平,使社會各個階層的聲音都能發出來,使政治決策必須均衡所有人的利益。因為民主制度是一人一票,通常來說,社會最底層的窮人人數最多,所以民主制度尤其對窮人有利。可以這樣說,有民主,就有社會公平;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公平。

現在,有一些人和利益集團,為了阻擾民主的實現,編造各種藉口,蠱惑人心,向民主制度潑髒水,似乎一搞民主,就會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但是,事實是,他們這樣說,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只要民主不實現,他們的特權利益就能夠得以保存,他們就能夠繼續操縱制度,為自己謀利。真正付出代價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要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保證民生和民權,就只有通過民主制度,再無他途。

(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