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轉)《到奴役之路》:2008的總結

http://ricebug.pixnet.net/blog/post/22233600
君子不重則不威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文字簡單,而能闡述極深的道理。就像金庸講的:『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才說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到奴役之路》熱烈地宣揚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反對集體主義。其觀點足以使大多數自稱『支持自由主義』的人看起來像是左派。

------------------------------

例如第六章〈計畫與法治〉(殷版作〈法治底要旨〉),殷海光在導讀中就點出一個常見的錯誤:『法治就是人民守法,政府行法』,他認為僅注重法治的形式,那法治也可以變成極權主義的藉口。

而海耶克則提到:
『法治之事,與政府措施是否合於法律程序,關聯甚少。
有時,政府行動合乎既定法律,但仍不合法治精神。…

『政府可藉法律將其一切意圖及目標合法化,或戴上法律的面具以行之。
但儘管如此,政府的行為依然可以是專斷行為。…

『真正的法治,是人民用以約束政府以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
無論法治採取何種形式,其普遍核心應為保障人權。』

---------------------------------

在第七章的〈經濟控制和極權主義〉(殷版作〈統制經濟的種種危害〉),海耶克批評了以下這種觀點:有人說,如果我們放棄生活中不甚重要的事情,或者放棄我們「應該」認為不重要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得到較大的自由。

海耶克認為,『如果我們以為大多數人抱有純經濟的目標,而這些目標與我們生活的其他目標無關,那麼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何以故?『在一般人的行為中,並沒有「經濟的動機」,而只有經濟的因素。這些經濟的因素,決定我們為什麼目標而奮鬥』。

身為個人主義及自由主義的擁護者,他認為『有關經濟的事務中,我們應能自由決定什麼事物對於我們比較重要…當我們宣示我們的某項特殊經濟目標是什麼,如果我們必須使此項目標為官方所贊同,那麼我們的經濟行為便是處處受到官方控制了』。

也因此,海耶克提出了一段擲地有聲的分析:

一切經濟活動如果由官方管制,則所管制者不只是我們生活中一部分微不足道的事物,而且還管制著我們藉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之一切方法。任何人,只要控制著我們我們藉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之一切方法,也就足以決定拿什麼東西來滿足我們……不獨可決定我們應該達到什麼目標,甚至更可進而決定什麼價值高尚,什麼價值低劣了……決定大家應該信仰什麼,以至於應該怎樣努力。……計劃經濟者常應允吾人享受若干經濟自由…其意義恰好是說,我們必須放棄自行解決經濟問題之權,並由彼等代吾人作種種選擇

看完以上這一段,其實已經足夠說明台灣把經濟命脈完全交給中國的下場。

-----------------------------------------

(轉載部分內容, 值得讀者深思, 全文請見原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