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轉) 讀研究所有什麼好處?

April 7,2007
回覆小咖(二): 讀研究所有什麼好處?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
副教授 劉孟奇


「我該考研究所嗎?」這大概是我在職涯演講中,聽眾提問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通常會答覆:「是」。不過這主要是基於經驗法則,也就是說,在我看過的,會因為這個問題而苦惱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個案當中,絕大多數在畢業幾年內還是都會走上「考研究所或出國」這條路。

不過說實話,比較好的答案應該是「看你自己的情況,由你自己做決定」。簡單的說,考研究所不過是職涯發展途徑的可能選項之一,而這就跟你在未來職涯發展過 程中,還會不斷遇到的許多選擇題一樣,你必須在審慎衡量成本效益、利弊得失之後,及時做出決策,然後盡力去實現,並為結果負責。別人—不管是你的父親、長 輩、或者是我—的建議,都只是供你參考的資訊而已。因為這畢竟是你自己的人生,不是「他人」的人生,也沒有任何「他人」能為你的人生負責—這個認識非常重 要,也是我為什麼要特別在書裡面擺進「自救才是王道」這一章的原因。

所以,我在下面所提供的建議,比較不是直接回答你該不該考研究所、或該考哪一個研究所,而是提供一個參考架構,希望能有助於你進行相關的成本效益分析。這裡面牽涉到的不少問題及參數,必須由你自己回答,而最後也必須由你自己得出答案。

考研究所的效益

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傾向於鼓勵學生考研究所—我也是如此—主要原因當然就是因為一張研究所文憑的確能產生一些明顯的效益。我知道有些原本覺得讀研究所沒有必要的大學畢業生,出去職場打滾一圈以後,又回來考研究所,也是因為他們在職場中體會到這些效益的重要性。這些效益包括:

一、訊號作用:不少人可能會說「有學歷並不代表有能力」。這句話並沒有什麼錯,問題是,當你剛畢業的時候,有成千上萬個年輕人跟你同時在寄 履歷表,任何一個工作職位都可能收到幾十到上百封的新鮮人應徵信,每一封信的履歷表可能都大同小異,雇主要如何從這當中區別出「有能力」的年輕人?難道一 個一個詳細面試?花時間深入瞭解每一個應徵者的興趣能力、人格特質、企圖雄心?別鬧了,時間是有成本的。怎麼辦?找一些可靠的客觀訊號吧。這裡面最簡單, 又最有公信力的訊號之一,就是你的學歷。

是的,考試成績或許不是個十全十美的訊號,會考試的年輕人不見得就會做事,但是如果你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篩選出一些應徵候選人,縮小範圍後再來逐一面試瞭解,「學歷」顯然是個成本低,有一定可靠性,雖然不完美但相當可以接受的訊號。

這就是學歷在就業市場的「訊號作用說」,而這裡面有兩個明顯意涵。首先,過去「大學畢業生」是個有用的訊號,但是現在大學就學率越來越高,「大學畢業」作 為篩選訊號的作用越來越弱,研究所就成為新的篩選訊號。其次,如果你不想追求研究所學歷的話,沒有關係,但是你還是必須思考,在你畢業時,你要如何在求職 市場中釋放關於你能力的客觀、具公信力的有利訊息(舉例而言,工作的實戰成績,還是不容易考取的證照)?


二、重新洗牌:這跟前面的「訊號作用」有關。明白的說,平平都是大學畢業,如果你就讀的學校或系科排名比較不利,而你又缺乏其他關於能力的 有用訊號,你在求職時就會處於不利地位。研究所等於是提供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名校學生也因此等於要多打一場「訊號保衛戰」,雖然他們還是贏面較大,但 是的確有不少「非名校學生」得以藉此讓自己的「訊號地位」提升。)當然,有些人的大學成績可能不盡理想,對於他們在職場中釋放訊號不利,研究所也提供這些 人重要的重新洗牌機會。


三、能力訓練:有些人主張研究所學歷主要起的作用就是提供篩選訊號,不過我自己是傾向於認為,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研究所訓練的確能在一些 重要就業能力上起到提升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規劃學習的能力」。很多年輕人在考上大學之前的學習,基本上都是由他人規劃,照著別人安排好的規劃在走,而缺乏自我規劃學習目標、學習進度與學習方式的經驗。進了大學以後,應付期中考與期末考,一般大概也還不到需要全力以赴的地步。「非聯考式」的研究所考試方式其實提供了比較近於「自我規劃學習」的經驗。(不過我不知道目前在補習班大舉介入的情況下,這一點有沒有很大的改變。)

另外一個例子是「表達溝通的能力」。跟大學部以“Chalk & Board”為主要教學方式的課程比起來,許多研究所的課程(因為人數少了)會比較偏向專題討論的形式,以要求學生口頭報告及討論為主,這當然提供一些基礎但重要的正式報告訓練。「論文口試」是另一個重要的訓練場合。(我猜想有很多人一直到論文口試的時候,才知道20分鐘不可能報告30張投影片。)「畢業 論文」恐怕也提供許多人首次「企畫及完成一個完整專題」的實做經驗。除此以外,許多人在讀研究所時因為擔任教學或研究助理,而有了比較近於職場情境的實務 工作經驗。在我的看法裡,這些都能讓研究所學生在初入職場時,有較佳的就業能力。

四、較高薪資:有一句老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這句話或許誇張了一點,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在裡面。在職場中,金錢報酬雖然不 是衡量一份工作是否適合你的唯一標準或是最重要的標準,但顯然還是很重要的考量。沒有適當的金錢報酬,多少會打折工作所能帶來的成就感。是的,一般而言, 讀研究所會有利於你以後的薪水—從起薪水準到調薪速度。雖然對於「為什麼會如此」有不同解釋—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研究所考試篩選出本來就比較有能力的年輕人 (訊號說),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讀研究所提升了年輕人的能力(能力訓練說)—但是不管原因為何,這對於個人的決策意涵是相同的:平均而言,想在以後有較高薪資,有個研究所學歷是不錯的資本。

五、轉換跑道:承認現實吧—我們有很多年輕人在中等教育階段對於職涯發展及職涯規劃濛濛懂懂,很多人恐怕直到大學畢業時,才終於對自己的未來職涯發展方向有比較主體性的想法。而大學系科及課程的調整彈性及速度又遠不如外界產業結構的變化速度。所以到了大學畢業時,才會有高達三到四成的畢業生認為自己讀錯了系。「考研究所」也因此成了重要的「轉換跑道」機會。


六、身份標誌:這是另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職場中多少會出現所謂的「圈圈」,或者說「俱樂部文化」。(比較理性的理由是:共通的經驗、次文 化或人際網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效率。)所謂的俱樂部文化就是:你必須具備一定的身份標誌,才能被「俱樂部成員」所認可及接納。是 的,在管理階層中,「研究所學歷」是個重要的身份標誌。

所以,去考就對了?

看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效益,你可能會想:「那這樣還有什麼好想的?不是去考就對了?」的確,如果上面這些效益,有一些對你的價值特別重大的話,考研究所(然 後花兩到三年時間拿到文憑)就很可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就我自己來說,考研究所至少就起到了「對大學成績重新洗牌」以及「轉換跑道」的作用。)

不過,即使你決定要念研究所,仍然有許多需要選擇與考量的。舉例而言:要考哪一間研究所?非名校研究所不念嗎?你在讀研究所之後的規劃呢?你需要大學一畢業馬上接著考研究所嗎?你需要考慮讀國外研究所嗎?研究所錄取率低,你需不需要雨天備案?要回答這些問題,你要先清楚一件事情,也是我們在這一封信一開始所提到的重要觀念:「讀研究所」不過就是你的職涯發展中的一環。

你如果對自己的職涯發展沒有比較清楚的想法及規劃,那麼這些隨著「考研究所」而延伸的問 題,你都會很難回答。還記得在〈我七年級,我不草莓〉第二十三章裡面提到,要按部就班的解決問題時(你自己的職涯發展,其實就是一個你必須按部就班處理的 大問題),第一個步驟是什麼?是「界定與釐清問題」。你所面對的問題本質,到底是「我該不該考光電研究所」這一個問題,還是其實有更深層,需要先解決的問 題?


這一點,我們下一次再來討論。(待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