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2c43f0100cjzs.html
天人合一:精神病患者檔案
------------
二、魯迅對五種「愛國主義」的批判
在《隨感錄三十八》中,魯迅對5種「愛國主義」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概括:
不幸中國偏只多這一種自大:古人所作所說的事,沒一件不好,遵行還怕不及,怎敢說到改革?這種愛國的自大家的意見,雖各派略有不同,根柢總是一致,計算起來,可分作下列五種:
甲:「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這是完全自負。
乙:「外國物質文明雖高,中國精神文明更好。」
丙:「外國的東西,中國都已有過;某種科學,即某子所說的云云」,這兩種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據張之洞的格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人物。
丁:「外國也有叫化子,——(或雲)也有草舍,——娼妓,——臭蟲。」這是消極的反抗。
戊:「中國便是野蠻的好。」又云:「你說中國思想昏亂,那正是我民族所造成的事業的結晶。從祖先昏亂起,直要昏亂到子孫;從過去昏亂起,直要昏亂到未來。……(我們是四萬萬人,)你能把我們滅絕麼?」這比「丁」更進一層,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醜惡驕人;至於口氣的強硬,卻很有《水滸傳》中牛二的態度。
按照魯迅的分類,我們也可以相對應地列舉出當今的此五類代表人物:
一、中國「道德天下第一」的「完全的自負」類型。以錢穆、季羨林、杜維明、王爾敏、蔣慶,等等,為代表。他們還有一些國外的所謂「漢學家」幫腔。這些人是精神毒藥的製造者。
二、認為「中國(比西方的)精神文明更好」的自我意淫類型。以於丹等等為代表。這些人並不真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更不清楚西方文明,卻盲目地自慰、意淫。這是一種風花雪月式的無知的意淫類型。社會危害相對較小。
三、「中體西用」類型。經過一百多年的「教化」,這樣的人不計其數,例如提倡「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甘陽。這是一種更高級的意淫類型。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中西傳統是不可通約的兩種文明形態。譚其驤正確地指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文明)無關。
四、虛無主義的類型。這種類型人數眾多,當前很多年紀輕輕的網民就是。因為他們精神麻木,尚未發蒙。也是中國傳統「實用理性」毒害的產物。他們只會盯著國外個別人頭上的蝨子。看不到文明的整體躍遷和「範式」轉換。他們是「不肖」的子孫。他們也是物質主義氾濫的產物、
五、「中國便是野蠻的好」類型。這種類型社會危害最甚,而且極大!他們的代表人物有:張五常、余秋雨、朱蘇力、司馬南,等等。這些人極力主張:中國的制度全世界最好,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麼「普世價值」。中國只要一切照舊,就萬事大吉了。此外,他們還獲得了中國學術界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後者都是制度詮釋派、法條主義派。例如,他們認為「三權分立」是扯淡,「議行合一」效率高。當然,他們更多的支持者在物質生活優良的下一代,唯一的差別是:被「大師」們矇昧的養尊處優的下一代認為,中國並不「野蠻」,中國目前好的狠呢!
魯迅認為,「五種之中,甲乙丙丁的話,雖然已很荒謬,但同戊比較,尚覺情有可原,因為他們還有一點好勝心存在。」「戊派的愛國論最晚出,我聽了也最寒心;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實因他所說的更為實在的緣故。昏亂的祖先,養出昏亂的子孫,正是遺傳的定理。民族根性造成之後,無論好壞,改變都不容易的。」
---------------
愛國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國主義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楊威利語錄》
「我從不認為愛國心對人類的精神及人類的歷史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同盟人有同盟人的愛國心,帝國人有帝國人的愛國心------結果,愛國心常常使人們以揮舞的旗幟不同為理由,使殺戮正常化,有時候是一種強制性的心情,通常是不能和理性共存的。尤其是當權力者將其當成個人的武器來使用時,其毒害之深實在超乎想像。」
「我所討厭的就是只顧著自己躲藏在安全地方,然後讚美戰爭,強調愛國心,把別人推到戰場上去,而自己在後方過著安樂生活的人。和這種人共同生活在一面旗幟之下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
《風雲篇》第十章\皇帝萬歲
「人類各種行為中,最為卑鄙無恥的是什麼?------權力的擁有者和諂媚權貴的人藏身於安全的場所,歌詠戰爭的偉大,用愛國心和犧牲精神的名目,強制將與自己無關的人送往戰場,這種行徑最是無恥!」
《雌伏篇》第六章\沒有武器的戰爭
「再沒有比愛國心,更便宜、更方便販賣的道具了。」
《外傳.尤里安的伊謝爾倫日記》第四章\帝國的提案
「國家、法律、社會制度、電腦、這些東西都只不過是道具 而已。為了盡量免除一般人的麻煩而存在,同時也是人類用來支配人類的一種手段。法律或電腦不會支配人類,而是熟知這類道具使用方法的少部分人,在支配大多數的人類。古代有自稱能聽見神的聲音的人,支配著一個國家。所謂的神,也只不過是說這些話的支配者,用來使自己的權利正當化的一種手段,讓人民思想麻的麻 醉藥而已。後來近代的主權國家代替了神的地位,但其根本並沒有改變。用強制手段使人民崇拜這個道具的另一個道具,也就是軍隊了。」
《外傳.尤里安的伊謝爾倫日記》第四章\帝國的提案
「近代以來,倡導戰爭的文人或言論家,沒有一個是在最前線戰死的。」
《外傳.尤里安的伊謝爾倫日記》第五章\舊居民VS新居民
---------------
〈藉種族來虛構戰爭 因戰爭而虛構種族〉
文◎施威全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北約轟炸中共大使館後,三名新聞記者遇難。從八日到十一日,中國諸城市盡是大學生與市民的示威抗議活動,直到被中共政府制止為止。十日,在倫敦街頭上買報,雜貨店裡大報小報頭版都是巨幅照片:北京學生群集英國大使館前,年輕的手臂和憤怒的拳頭髭茂衝天。各式報紙一字排開,『中國抗英』的大小照片羅列眼前。
找零錢時,老板娘與我的眼光不可避免地都掃過那張近乎a4大的報紙照片,氣氛尷尬,不像以往。我買的是衛報,頭條標題是『北約承認錯誤,但繼續轟炸』,不改其強烈質疑英政府出軍的立場。但是,照片裡學生手中那塊正朝向英使館的磚頭比斗大的黑體字觸目驚心多了,富有故事性和戲劇效果。店外,晚報剛出爐,幾個報攤的廣告看版上貼著當晚頭條:『政府警告勿到中國旅遊』,看版遠遠地一字排開,露骨地揭露著一般大眾對時事的簡單觀點,中國一字重複地出現又出現。
我住在倫敦東邊,社區裡東方人極少,亞裔(印巴),猶太人和黑人約佔人口百分之四十,對有色人種來說向來是個友善的居住環境。少有人知道台灣是什麼東西,但是你是『華人』,眾人皆知。作為稀有人種,很容易被商店老闆、郵差與報販認得,生活其實蠻便利,開支票常不用出示證明,點餐時說聲照舊。周遭的氣氛在今天特別詭異,寒暄時都有點緊張有點小心翼翼。
到底是怎樣的機制,炸雞店的老闆開始覺得他與英國政府是站在同一邊,而我是在另一邊了?他來自中亞,移民第二代,前不久我們才談論英國嚴重的種族歧視暴行,擔心本社區可能會是新納粹團體的下個炸彈攻擊目標;談到如何申請減免地方稅。
他一邊罵著地方政府搞了十年,塞車只有更嚴重,一方面告訴我哪家合作社的利息較高。我疑惑的是,作為一個人,每個個體可以有很多種『身份認同』,我可以是英國政府族群分類上的『華人』或『其他人』,同時也是X性戀者,是彰化人,是男人。面對東倫敦的地方政府、面對放炸彈的法西斯團體,我和炸雞老闆都是受害者;面對吸血的銀行,我們都是消費者。為何面對戰爭議題,我們不能是站在同一邊、與各個捲入戰爭的政府不同邊的『人』?
種族差異是人們在區分『自我』與『他人』時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民族主義一直是強而有力的動員人民工具。『族群』差別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嗎?不是。相反地,族群團結與土地認同的口號往往遮蓋了真正的社會議題。
例如:蘇格蘭喊了一千三百多年的蘇格蘭魂,蘇格蘭貴族藉此號召蘇格蘭農民,宣稱他們的敵人是英格蘭人,遮蓋了欺負蘇格蘭農民的正是蘇格蘭貴族這個事實。記得台灣的建國黨慶祝婦女節時,曾經於黨部播放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希望婦女同胞可以因感人的電影被召喚出建國情操。這部蘇格蘭人灑熱血追求自由的傳奇正好可以被另類解讀:英格蘭被打退了,蘇格蘭農民還是農民,貴族還是貴族。
當年的建國黨到底想建啥國呢?建他爸爸的國。
種族其實是一個人為建構的概念,血統、基因、外型等等生物因素只是藉口。所以,高喊愛蘇格蘭或愛台灣之前,不妨先探求族群建構的過程。英國普萊茅資有小鎮,居民祖先是道地的英國原住民,不像一般英格蘭人是日爾曼或諾曼人後裔,論血統與蘇格蘭人較接近,但是一直被當成是英格蘭人也自我認同是英格蘭人。
就好像鹿港旁邊的頂粘與下粘村,移民來台三百多年,居民道地的講台語的本省鄉下人,(濃濃的鹿港味泉州腔)。他們其實是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的後代,鬍鬚的顏色與漢人不一樣,論血統比外省人還外省人。反杜邦發起人之一、環保社運者粘錫麟就是一例。會有人當他們是外省/外族人嗎?
種族認同和土地認同的建構過程,其實伴隨著一堆神話(Myth)的建立,譬如炎黃子孫的說法;譬如海洋文化異於大陸文化的論述。天曉得這些都根本不存在。很多迷思與說法的建立依附在歷史事件下,這些歷史故事中都有個欺壓我國或我族的他國或他族,例如:蘇格蘭之於英格蘭;本省之於外省。
事件容或存在,但遠近因卻比『本』『外』的簡單分法複雜多了,或是與『本』『外』的分法,表面尚有統計上的相關,但不存在因果機制。例如二二八。這些歷史說法從來不去區分『他族』之內其實還有『他族的統治者』﹑『他族的農民』﹑『他族的軍閥』和『他族的女性』。所以啊,高喊『台灣人』,XX人出頭天,認同XX之類的族群主義說法,是一種避談社會方向﹑沒有階級分析與政策辯論的威權民粹動員口號。
放在全球的尺度來看,族群主義或民族主義非常有效,與它的催生者,帝國主義,維持奇妙的辯證關係。過去是帝國主義,在現代是所謂的『全球經濟自由化』,讓民族主義有對抗的目標與實踐的場域。
好玩的是,也是帝國主義,逼使不同血統與文化的人成為同一種族,自認為同一國。阿拉伯土地上本來是好幾個族群,結果和英國人一接觸,阿拉伯這個字才跑出來;印度也是,本來沒有印度這個概念,只有幾個不相統屬的王朝宮廷,帝國主義一來,西方人虛構了印度這個地理圖像,經過統治以後,假的印度人全都真成為印度人了。
族群是被建構的,以其為基礎而成立的國家更是。孫文說:『國家是武力造成的。』而且,常常是被外來的武力逼成的;既然國家是野蠻強暴下的產物,那國家有什麼神聖的?為何非『愛』國不可?非認同不可?
所以,面對族群和國家這個課題,還是不要輕言談『愛』。不要談『愛台灣』,除非你有戀物癖。愛真的是個麻煩的課題,沒聽李宗盛說:『戀愛是容易的,而分手是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