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轉)馬英九應該道歉嗎?我有一些話要說。
2008/11/9 中午12時
從六日開始靜坐的學生,要求馬英九、劉兆玄等,因為在陳雲林等訪台期間的部分警察執法過當,侵犯人權的部分要求道歉,也連帶要求警政署長與國安局局長下台,並修改限制公民表達自由過當的「集會遊行法」的部分條文。
真的要馬、劉須要道歉嗎?為什麼要道歉!?有此必要嗎?
學生靜坐和最近民進黨有關的近一個月來的抗爭,從一開始即有「意義與行動」的區隔;學生們的訴求與靜坐抗爭的法理基礎很清楚,手段界線也很明確,即用「和平與不服從」的方式,進行關於「民主與人權」被侵犯與維護的議題磋商與抗爭:不論手段與意義,都凸顯了我們台灣現代社會的基本文明價值與民主意義。
民進黨領導的抗爭時間長,立場光譜廣,雖然常有固定的口號、但英雄好漢來自四方、各吹各的號,從南台灣推擠到後來的「圍城」,加上自發「賭爛」且難以約束的群眾,經常因為少數人不能和暴力抗爭與個人英雄主義劃清,時而被扭曲,甚至導致更大的嫌惡。
反 之,警察為國家「獨佔」之武力,一方面可維護人民正當權益,但卻同時是國家得以遂行其統治,用武力排除反對力量的最大後盾。是以,當警察以任何形式執行公務時,包括在街頭穿盔甲、持警棍、刀片蛇龍、變換隊形運動、進行監視等,不論依據任何法理,哲學立場,都只能站在積極的保護人民正當權益,維護更大的社會公益的立場進行,而在此同一時間,「不同意」的人民,仍須受到憲法以降的各種面對國家武力時的人權保障,對於公權力行使的限制,防止可能發生的「武裝濫權」。
少數能為政府使用武力「超過」而進行「開脫」的情形,例如,當已經出現緊急或危難狀況之後,或者被敵國攻擊等已經發生的事實。又或者,此屬最有爭議的部分,為「避免」或「預防」緊急狀況發生的採取的緊急必要作為。因為這是國家的「專斷權力」,由國家單方面發佈裁量,特別容易發生濫權、侵犯人權的問題,故而爭議也最大。例如,國家可藉口已經進入緊急特殊的狀態,對於人民公民權力進行緊縮,並進而打擊政敵,肅清潛在的內部的挑戰者。我們過去曾歷經戒嚴四十年,人民對於這個問題的可能危害,不可以不瞭解、戒慎。
今天發生的問題,幾乎都屬於「後者」:當陳雲林一行來訪時, 在很多周邊的地 方,「國家武力面對群眾個人時,是否有必要採取如此這般”超過”的武力」?國家武力是否濫權?可以被「為預防的緊急的必要」的理由,而加以正當化嗎?我相信很多人對已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有困惑,甚至感覺憤怒,「台灣民間司改會」的人權律師也認同,並且已經按鈴申告,甚至連劉兆玄、廖了以等政府官員也都不得不 說:「有檢討空間」。
但是,如果只是執法技術的檢討,那恐怕毫無必要,因為絕非問題所在。如果是警察的人權教育講習,或許還稍有意義。但最重要的是屬於相關責任政治的檢討。到底是誰給警察指令,誰允許、誰根據什麼判斷、決斷、並縱容過當的武裝行動?簡單講,如果我們還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 政府對於反對者的侵權行為,對其身體自由、言論自由的侵犯,比任和一般民間的侵權行為,其對於民主法治價值的影響,更須要被嚴格檢視。今天待檢討的問題, 則必定是「政治責任」的檢討問題。
如果不看見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其所造成的傷害,將遠遠大於國家形象的傷害,兩岸經貿關係的傷害,而是我們社會中的公平、正義、人權等長久的難以恢復傷害,其政治後遺症之一,很可能就是台灣將在民主化30年後,再度走回「外來統治者與人民」的二元衝突,是真 正的「民主倒退櫓」。
很不幸的是,因為受到民進黨圍城流血衝突的一連聳動衝突的影響,今天一些社會大眾與名流人對於學生的訴求不加思索, 例如某些「社會「賤嘴」」等,完全不知道議題在哪裡,不敢面對政治責任問題,亂吐唾沫、胡亂瞎評。今天,就算學生受到政黨煽動與利用(並非事實)又怎樣? 就算學生受到「野白合運動」人士的影響,「操作野百合」又怎樣?就算學生沒有去譴責民進黨遊行時的暴力群眾又怎樣?旁參與的老師有政治立場上的偏袒、又怎 樣?就算學生曾「無風度」的打斷薛香川的講話,又怎樣?就算學生沒有依照集遊法的規定於七天前提出申請,又怎樣?
這樣說,不表示這些質疑毫無正當性可言,這些辯論的結果,甚至可能會影響我們對這一個靜坐抗議的正當性的看法。但整體相較於今天的議題:馬英九與劉兆玄所最終負責領導指揮的警察 武力,在「保護」陳雲林訪台期間,為了當一個「好主人」,其不當使用武力對於既有民主價值的傷害,問題的嚴重程度,須要被正視的程度,又以何者為大呢?我 們顯然並不能因為「名流賤嘴」們的質疑,可以規避此一政治衝突事件中的可能的武力濫權的「政治責任」問題。
薛香川在前往「瞭解學生」時曾 莫名其妙地說:「政治是一時的」,這簡直太諷刺、而且說得太好、太棒了。因為今天我們談的問題,是根本的民主價值維護,憲法統治下的基本人權問題,它絕對 超越了一時的政黨,一時的總統,一時的「江、陳」會,更超越了族群階級問題,只要憲法與國家存在一天,我們大家都必須遵守其意義,這才是我們現代台灣的核 心價值。
最後,回到馬英九要不要道歉的問題。上次馬英九道歉,大家印象深刻,他率領吳伯雄等黨部高幹一群人,一再給全國民眾行90度鞠躬,道歉再道歉,前後七、八次,甚至進而開除惹禍人的黨籍,謙卑的態度得「讓人不得不相信」其真誠。而當時道歉是為了國民黨,後來被譏諷為「四隻小豬」的 立委,在選情緊繃時不知輕重跑去謝長廷競選總部去「查問」踢館的事情。那麼比起「四隻小豬」,現在「政治責任」的問題,是否更有道歉的正當性?
我們也要提醒,馬總統在520就職時,曾在眾目睽睽之下宣誓要遵守、捍衛中華民國憲法,就職演說時也承諾要做全體台灣人的總統,現在,如果警察在政府層層的 指揮下,以國家利益、緊急預防之藉口,侵犯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違背了馬英九自己的就職宣誓與一來的政治承諾,他是否要為此道歉?而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首長劉兆玄,是否也應該道歉?情報與武警頭目是否要引咎下台?公民課101的答案,難道還不夠清楚嗎?
蘋論:貪玩大學生的潦倒命運
昨天公布兩項民調,顯示了未來的就業趨勢,與感知遲鈍者的渾渾噩噩。
104人力銀行公布的「上班族逆境求生調查」發現,83%受訪者因找不到正職,打算先兼差打工,再找正職。而8成企業平均業績較去年減少二成,近一成已開始精簡人力。
求才趨勢重知識科技
這現象其實在知識經濟時代,早已成為趨勢,只是來得不很明顯,很多人都沒感覺到。然而,此次的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已迫使這項趨勢加速外顯化了,還沒察覺到的笨蛋將為自己的愚魯付出代價。
未來的人力需求趨勢包括:
一,全球人才的需求將是競爭力的主戰場,國家、企業都為人才的缺乏而苦惱。
二,人力市場的未來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而以才能為區分。
三,人口結構老化,將帶來人力市場的巨變。
四,各國人力市場將加入外籍人力競爭的元素。
五,女性人力的充分加入競爭,使沒有專業的男性更難生存。
六,從全球人才庫中跨國尋找高技術人才,將成為趨勢。
七,創新是人力資源所需技術中最主要的一項,需要徹底改造教育系統。
總之,擁有知識技術的人士, 不受任何國界限制的創新科技人才,是未來企業、政府的活水源頭;也是個人創造自己被需要的重要途徑。
全球化的今天,什麼條件的人是各國爭逐的對象?具有巨大創新力,擁有最新知識科技,多元文化關懷,能說一口外語的專業人才,了解現代企業的挑戰,並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將是全球獵人頭領域的頭號目標。
缺乏技術等著被淘汰
沒有這些技術的人會怎樣?會打零工等待受聘,大部分得靠運氣;而且很容易就被資遣,領社會救濟,四處流浪打工,成為逐水草而居的新游牧族。這樣的警訊已經 出現,嚇到了大學生嗎?沒有。《天下雜誌》昨天發布「高失業時代,大學生準備度」的調查顯示,9成受訪大學生對未來的職場競爭感到憂慮,但卻有53.8% 的學生,每天課餘花最多時間從事的活動仍是娛樂玩耍,其次是課業和打工。
大學生請注意了,未來的世界不會等待你們,也不會為你們的窮途潦倒流淚。在物競天擇的殘酷環境中,沒有一技之長的你,只有被淘汰的命運在等待你的光臨。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司馬觀點:李慶安功在黨國(江春男)
李慶安堅稱她的美國護照,在她宣誓就職時就會自動失效。如果這種說法成立,以前不少公職人員急忙跑去海外申請辦理放棄美國護照,那些人豈不都是大笨蛋。如果此說成立,所有公職人員的美國護照都會自動失效,那麼有關雙重國籍的法律也可廢止了。
護照爆爭議想賴到底
李慶安顯然想賴皮到最後一刻,批評她說謊、掩飾、逃避或無恥均無濟於事,因她早已不在乎社會觀感,也不可能再從事公職。但現在承認錯誤,至少將立刻被迫追回數千萬元。權衡厲害,還是賴到底較划算。
任何人都有犯法和賴皮的自由,但必須承擔因此而產生的風險。但她了解國民黨的劣根性,明白立法院的鴕鳥鄉愿,知道外交部一定打迷糊仗,而AIT肯定不會介入這攤渾水,所以她所承擔的風險不大。至於民間的罵名,又不會痛,只要不看不聽就過去了。
表面上,一人犯法,結果由大家承擔。但這件事,立法院、外交部、國民黨三位一體,都是共犯。但他們也不怕這種指控,因為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也可以完全cover,cover也是執政的表現方式之一。
民進黨全面潰敗後又被扁案纏身,內部嚴重分歧,民意盡失。有影響力的名嘴,寧願緊咬扁案不放,享受打落水狗的快感,也不願分些心力監督執政黨。但不願說出的真相是,他們擔心得罪當權者。
立院鄉愿外交部懦弱
李慶安的有恃無恐,國民黨的麻木,立法院的鄉愿,外交部的懦弱,和民進黨的不爭氣以及扁家的弊案,互為因果,共同演出這齣荒謬戲。
但戲早晚要落幕,到時候馬英九應該頒發「功在黨國」的勳章給李慶安,感謝她免費給台灣社會上了禮義廉恥這堂課。
-----------------------
李慶安事件是政治學上一個非常好的教材
它涉及到"法律效力","道德勇氣","政府體制","台美歷史","官官相衛","黨國一體"...
整個問題的爭議已經超過270天了
卻不見落幕的跡象
很好,很強大...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轉)浪潮的啟示&監獄實驗
http://www.nownews.com/2008/12/12/142-2379394.htm
(2008/12/12 01:21)
最近一部德文原名為浪潮(die Welle),中文片名稱為惡魔教室的電影在台灣上演,此電影據稱是根據真實事件所產生的小說所改編拍攝而成,並創上德國片史上第三的賣座片,這讓人好 奇,這部電影的魔力何在,而得以在好萊塢電影充斥下,衝出此一票房,但在台灣卻未引起注目,是頗讓人好奇之事。
這部電影由一位高中老師所開設的獨裁政治學的課程,老師問學生,到底現今德國是否會再出現希特勒的問題為開端,學生一致的認為,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生,畢竟現在德國早已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老師為了引起修課學生的興趣,而開始進行一場相當大膽的獨裁政治實驗,而由學生自行選出領導 (Fuehrer),並以浪潮為社團名稱,以及識別的旗幟、標誌與服裝,原本認為獨裁政治不可能再現的學生,竟然開始認真的去執行這些事項,並且對於不服從團體者,予以排斥,甚至恐嚇,每個學生似乎在社團中找到歸屬,而越來越熱衷社團的事務,且開始逾越了法律所允許的界限,甚至強迫他人加入與服從浪潮幫, 整個行動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指導老師竟然在大禮堂內唆使學生把反對者拉上台,然後口出驚人的問學生:「如果我叫你們將這學生丟出窗外,你們也會做嗎?」此語一出,所有學生開始驚覺,當初信誓旦旦說不會再現希特勒場景的自己,不正一步步的走向希特勒之路,老師雖以這就是獨裁政治為結語,但有學生已無法自拔,電影最終以相當讓人震撼的場景為結束,觀賞者必然受到驚嚇,同時也會自問:「我們所處的民主自由社會,真的不會再現獨裁嗎、我會不會也成為獨裁者的幫凶?」
這部電影之所以在德國受到歡迎,或許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希特勒這個陰魂不散的幽靈,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在每一個古今中外的社會,都存有讓獨裁政治 的孕育的溫床,比方說,在這部電影所提到的高失業率、社會不公、貧富差距等,一旦社會情緒累積至一定程度,必然需要發洩,並希冀一個無所不能的偶像,或許 不是希特勒造就第三帝國,而是德國人創造了希特勒,這或許也是德國人直至今日,仍必須承受的共業。
關於獨裁政治形成的原因,或許很複雜,也難說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一個國家的行政與立法權由一黨所獨大,警察暴力不受法律規範,輿論的反對聲浪 受到來自於行政與立法權的打壓,最有理想的學生力量受到忽略與嚴重壓抑,檢察官與法官發狂般的訴追政治上的反對勢力,而無力也不敢針對執政者,政治偶像被 捧成是無所不能、絕不會有錯的萬能者時,若人民再不自覺,恐離獨裁政治不遠了。惡魔教室這部電影或許不能給人答案,但卻能使人深思此問題。
作者吳景欽,博,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
------------------------------
http://www.wretch.cc/blog/cerberus71/21645590
實驗監獄:全面失控的人性試煉
在飄洋過海到美國拍出了「恐怖拜訪」(Invasion)之前,德國新銳導演奧利佛‧希斯貝傑(Oliver Hirschbiegel)早就以一部歷史大作「帝國毀滅」(Downfall, 2004)讓觀眾見識到他以影像速寫人性的能耐。而極限狀態下的扭曲人性,更是他所偏好的主題。
驚悚片「實驗監獄」(The Experiment)是希斯貝傑於2001年所拍攝的電影處女作,雖然在我們國內知名度低,但卻是讓他打響名號的優異作品。另一方面,他在「恐怖拜訪」以及「帝國毀滅」裡難以暢所欲言的主題,即「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也在這部片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將人心恐懼的底限又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實驗監獄」有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然而它除了改編自馬里歐‧佐丹奴(Mario Giordano)小說「黑箱」(Black Box)之外,也是以真實的事例為藍本,那就是曾在1971年於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社會學實驗「史丹佛監獄實驗」。
在這個由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所主持的模擬實驗裡,受試者必須扮演兩種角色「獄卒」及「犯人」,以這樣的互動方式共度幾天的監獄生活。一開始,大家只覺得這種角色扮演很像兒戲,甚至用開玩笑的心情去看待它。
然而在雙方慢慢沈浸於自己扮演的身份之後,上對下的權力宰制逐漸讓「獄卒」更像獄卒,「犯人」也表現的更像犯人。高壓暴力行為開始滋長,甚至讓「監獄」的暴動一觸即發,迫使實驗必須中途喊停,在金巴多日後寫下的「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現有中文版)一書中,對此有相當詳細的描寫。這類的實驗其實在全球都有,像小說「浪潮」(The Wave,今年也被德國改編為「惡魔教室」一片)裡的事件也是如此,不過「史丹佛監獄實驗」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實驗監獄」的主角是記者塔瑞克‧法德(Tarek Fahd)。他帶著隱藏式攝影機,與十九名受試者參與了心理學家克勞斯(Klaus Thon)教授所主導的模擬監獄實驗,企圖挖掘事件的內幕。與史丹佛實驗規則相同,這兩星期之內,所有人被區分為獄警跟囚犯進行兩星期的互動。一開始大家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但在其中一名「獄警」貝羅斯開始對囚犯執行管束後,事情就變了樣。
飾演囚犯的法德與貝羅斯出現了對立,同時也被克勞斯視為極佳的實驗組。很快的,在毫無約束的情形下,貝羅斯開始鼓勵同夥對囚犯的反抗施以暴力懲處,而法德也不斷的想方法反制。隨著情勢越來越緊張,克勞斯的助手茱塔(Jutta Grimm)博士建議終止實驗,但遭到克勞斯反對。
最後,為了先下手為強,以對法德的支持者們給予迎頭痛擊,貝羅斯竟然率領同夥挾持了茱塔,強制封鎖了模擬監獄。接著法德被關入緊閉室,他的朋友也被貝羅斯凌虐致死。面對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赤手空拳的法德必須想辦法帶領其他人逃出這個密閉空間,同時迎戰兇殘的貝羅斯。
「實驗監獄」將「史丹佛監獄實驗」搬演到現今的德國,不過希斯貝傑不以「還原事件」為訴求,反而加強了角色人際關係之間的互動性,以及突出的性格描寫。即使我們早已預見之後失控的結局,但影響中間各個環節的元素,已經不單只是環境的催化而已。導演承襲了德國電影那種冷靜、精巧的運鏡模式,在敘事上客觀卻不疏離,冷漠而不逃避,配上一向愛用的寒色系背景,將人心的愛恨愚癡如機器一般拆解,再化身為技師細細的檢視每一個零件。電影所展現出來的力道,也都在這種「拆卸」的流程中不斷的迸現。
也因此,雖然改編後的故事比原始事件較為誇張,各個角色們的行動卻意外的更加具有說服力。以貝羅斯為例,他並不是一個惡徒,而是個在真實生活中得不到認同及肯定的小人物。當他換上了獄警制服後,新身份給他的莫大權力,對他來說足以彌補現實的失落感。這個短暫的幻覺驅使他沈迷在監獄實驗裡無法自拔,他後來一切激進獨裁的舉止,都只是為了捍衛實驗的正當性及合理性,讓他能繼續活在美夢之中。於是,我們看到他在一片混亂之下,仍然冷靜的翻著獄警手冊,努力的執行著每一條規定。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問著周圍的人,他究竟是哪裡作錯了。這種內心的糾結,是金巴多教授的事件報告難以闡述的。
另一方面,在希斯貝傑的鏡頭之下,這個監獄也從實驗室變成了一座迷你鐵幕。如果貝羅斯等人象徵的是被國家機器收編的鷹犬,那麼實驗的始作俑者克勞斯就宛如成了獨裁者的化身。他就像廉價小說裡塑造的典型大魔頭一樣,冷酷,不近人情,為了達成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使用各種方式控制他的小王國。對照導演在「帝國毀滅」中,賦予希特勒較為人性化的深度描寫,克勞斯這個狂人的形象倒是蒼白的不可思議。
「自由」與「集權」的對立,取代了金巴多的心理學論述,成為電影的母題。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相當努力的以此事件為經緯,以今諷古,對於納粹政權,以及東西德分裂對德國所帶來的創傷,還有人性的失控狂飆,做出一次粗略的省思。這點同樣是近代德國電影極為關注的主題。發生在史丹佛校園裡的事情,只是習於和平的人,對世界另一端的殘暴做出的假設。但對德國的歷史記憶來說,那曾經是一個血淋淋的過去,而且他們並不希望那會是另一個將來。導演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轉)北市地標成為廢墟
在八年台北市長任內,只知道穿短褲汗衫企圖建立個人健康形象的馬英九,面對二○○八的總統大選,才忽然驚覺,他在市長任內對於台北市建設的作為,竟然貧乏得叫他不知所措。於是他亡羊補牢,開始拼湊他的市長政績,企圖用精美的包裝,透過強勢的藍營媒體的宣傳,來型塑他另一個從來不曾存在過的「市政建設者」的形象。只是這種憑空捏塑出來的虛空形象,終究禁不起實際的檢驗,精美包裝、強力放送的馬英九政績,就如浮在半空的肥皂泡,撐不了幾分鐘便消失無形 了。
包裝精美重要建設淪笑話
兩大陣營的總統參選人,都當過兩任的院轄市長,民眾很容易拿他們市長任內的政績做比較。謝長廷在高雄市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愛河經驗。愛河現在已成高雄最響亮的地標,相對於謝長廷,馬英九在台北市也曾有意留下值得記憶的馬氏台北地標,因此大肆宣傳他的創意建設,如台北圓環由名家設計改建、台北巨蛋的風光興建、貓纜的興建以及各個傳統市場的花大錢改建......。
但事與願違,由於市政領導人個人的能力缺憾,市政團隊也像鬆掉螺絲釘的機器,加上馬是媒體溺愛的寵兒,從政以來缺乏監督力量,台北市議會又是泛藍占壓倒性多數的局面,種種溺愛、寵壞的因素加在一起,導致馬氏時代成為一段不堪檢驗的經驗,馬所精心設計,要成為台北重要地標的這些建設,現在已紛紛淪 為國際笑話,有些甚至很快就成為廢墟!
貓纜通車馬也被困蒸籠中
馬英九最近被包裝得最精美、宣傳得最徹底的政績,莫過於貓空纜車。在還沒通車之前,台北市府便透過各種媒體強力宣傳,將貓空纜車形容成「台北最美的山線」,更是馬英九在市長任內的一項重大的市政建設成果,只是很遺憾沒能趕在馬下任前完工通車。對於試車期間一再出況狀,都故意略而不提。
七月四日貓纜舉行通車典禮,馬英九和郝龍斌共同主持儀式,馬英九的興奮之情,從他在致詞時幾乎語無倫次的發言便不難看出。
馬英九一上台似乎以為他還在當台北市長,以市長的身分來主持儀式,郝龍斌才是應邀來觀禮的前市長,因此脫口而出稱呼郝龍斌為「郝前市長」,令聽者一陣錯愕。
接著馬英九說出他壓抑在心裡深處許久的真心話:「有人說我市長八年沒有建設,只會跑步、游泳,現在證明我還會蓋纜車。」把貓纜視為他八年市長的第一政績。
既然是他的首要政績,馬英九對於貓空纜車的未來,自然是充滿關心也多所規畫。於是前市長馬英九做出宣示:「貓纜現在是交給台北捷運公司經營,未來會交給民間營運」。馬英九這種踰越的說法,或許被他稱為「前市長」的郝龍斌不以為意,但卻令在場眾人議論不已,不知馬市長對郝前市長的這項指示,是否具 有效力。
除了馬英九的發言顛三倒四之外,通車第一天的貓纜,似乎也不給馬英九面子而狀況百出。馬英九等人當然率先搭上貓纜嚐鮮,只是沒有空調的纜車,頂著台北夏天三十幾度的高溫,彷如是一個大型的空中蒸籠,蒸得纜車中的貴賓個個汗流浹背。
隨後在馬、郝二人搭纜車下山時,系統突然當機,纜車停在半空中搖晃,雖然緊急搶修,纜車勉強走走停停地開到站,但已比正常時間過了近二十分鐘。馬郝及嚐鮮的貴賓們,又免費多在這個鐵製大蒸籠裡享受了二十分鐘被蒸的滋味。
貓纜停駛 平均一天有五次
正式營運後的貓纜依然是狀況不斷,至今已經發生過多次故障將遊客困在半空中的事件,最嚴重的一次,竟有數百名遊客被困,時間更長達兩個多小時。也曾發生系統被閃電擊中,不得不緊急停駛的事件;至於因維修不當或機械故障等因素而被迫停駛事件,更是時有所聞。
現在為了安全起見,貓纜在一有雷雨出現,便馬上停駛因應。只是不巧的是,今年夏天的台北市似乎午後雷雨的機率特別高,因此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捷 運公司透過捷運的廣播系統,告知遊客貓纜因雷雨停駛,要遊客不要前往。問題是,並非要去搭貓纜的遊客都是坐捷運去,於是沒有聽到廣播的人,去到貓纜車站只 有敗興而回了。
根據統計,貓纜自正式營運至八月二日總共營運了三十天,而三十天來停駛的次數已超過一百五十次,也就是說平均一天要停駛五次,這樣罕見的紀錄,大概可以申請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了。
這就是馬英九號稱的他市長任內的首要政績。難怪網友要用搞笑的電影海報來諷刺它。在網路上流傳一則「貓纜絕命終結站」的海報,內容是「時間:隨時隨地。地點:台北最熱的山線。備註:任何意外概不賠償。」同時強調:「不來遺憾終身,來了終身遺憾」。
另一幅在網路流傳的「台北最享瘦」海報,內容則是:「耗資十三億、耗時一年,全球最先進,動就熱,不動更熱,四十分鐘輕鬆享瘦。」特別強調「貓纜牌三溫暖」,現正火熱上映中。
台北小巨蛋 功能不彰淪賣場
台北小巨蛋則是馬英九對外吹噓的另一個政績。小巨蛋在二○○五年十二月一日正式啟用,是一座擁有一五○○○個座位的多功能體育館,市府將它標給東森集團的東森巨蛋經營管理公司經營。在開幕時,馬英九說小巨蛋的啟用讓他非常驕傲。經營單位也樂觀預估,小巨蛋每年將吸引二○○萬左右人潮。
然而開幕一年之後,這座正式名稱是「多功能體育館」的小巨蛋,不僅使用率偏低,而且真正用來做為體育用途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根據市府自己的統 計,一年之中不過辦了三十九次的大小活動,而且只有其中八次是跟體育有關的活動。小巨蛋幾乎很少辦體育活動,原因是它的租金太貴,體育單位雖然很想利用, 但根本付不起租金。
今年以來小巨蛋更是人氣不振,一樓美食街最近甚至淪落為集合式的臨時賣場,服裝、運動用品等各式廠商擺攤叫賣。一樓其他店面除了有些仍營業外,其他店面則是鐵門深鎖。整個小巨蛋的一樓門面,給人一副破敗景象,令路過的行人不忍卒睹。
爆圍標案 馬英九很難撇清
小巨蛋除了經營不善外,六月間更爆發東森集團利用空頭公司圍標取得經營權案,檢調約談了前台北市體育處長劉家增等相關市府官員,和東森巨蛋執行副總謝寅龍等人,偵訊之後,劉家增以三十萬元交保,謝寅龍則被收押。
根據檢調的追查,東森集團為搶標小巨蛋的經營權,為符合政府採購法至少要有兩家廠商參與競標的規定,於是找了一家「都會娛樂」公司和東森一起競標,結果東森以十五億八千萬元得標,而都會娛樂的投標價是十五億六千萬元,陪標角色明顯。東森得標後,「都會娛樂」公司負責人謝寅龍更出任東森巨蛋的執行副總。前北市府體育處長劉家增,則扮演護航的角色,讓這件圍標案得以成功。
最令人好奇的是:號稱不沾鍋的馬英九,在這件小巨蛋圍標案中,到底扮演的什麼樣的角色?如果像馬英九所說的,這件圍標案純粹是市府官員的個人行 為,他並不知情,則馬市長實在難逃監督不周甚至縱容屬下的責任。但外界有不少人認為,依馬英九和王令麟的密切關係看來,馬英九對這件小巨蛋圍標案,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事先並不知情。
不僅爆出經營權圍標弊案,多位市府官員涉嫌其中,在開幕一年多之後,一個曾經風風光光開幕的多功能體育館,使用率低不講,更已經淪為到處髒亂的臨時攤商賣場。這就是馬英九口中所說的令他非常驕傲的政績:台北小巨蛋。
馬英九敢用以驕人,覺得「非常驕傲」和「首要」的政績尚且如此,其它他不想提起的「政績」到底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馬英九八年任期的烏龍政績可以說是罄竹難書,其犖犖大者如下。
圓環沉寂 兩傳統市場冷清
用改建讓建成圓環成為歷史。已經有幾十年歷史的建成圓環,曾經以地方美食小吃而聞名,是許多台北人的共同記憶,也是台北市的重要地標。但在它發生大火之後,馬市府花了二億元的經費,將它重建成為四周都是玻璃帷幕的圓形建築物。
然而因為設計不良,裡面動線不佳且排水設施有問題,不符合傳統小吃業者的營業需求,再加上周邊缺乏停車場等必須的公共設施,使得圓環小吃業者的生意一落千丈。業者雖然咬牙苦撐了三年多,但終因不堪虧損而陸續遷離,在去年七月正式熄燈,豪華玻璃帷幕建物也成為廢墟。
龍山寺地下商場和西門市場,是另外二個傳統市場改建轉型失敗的例子。
位於捷運龍山寺站的龍山寺地下商場,艋舺公園的入口附近長期聚集游民,市府置之不理,再加上商場管理不善,使得生意大受影響,現在地下一樓已經有部分店面歇業,地下二樓的攤商更只剩下個位數,民眾逛龍山商場的意願低。
西門市場雖然也擁有捷運的交通優勢,但卻也難逃改建後生意下滑的命運,改建後的西門市場,因為吸引不了人潮,每天生意冷冷清清,商家咬牙苦撐,叫苦連天。
台北市政府在馬英九的主政下,對於傳統市場的改建,幾乎沒有一件成功的例子,這不是主政者的能力有問題,難道還會有其他的原因可推卸責任?
人謀不臧 淹水地震殺政績
內湖科學園區的開發,也是馬英九引以為傲的政績。但在首都市區的內科,占地利之便,卻因缺乏周邊的配套,至今並無捷運可達,整個內湖科學園區的 交通、停車等等都出現了大問題。內科開發完成後,每天早上上班時間進入堤頂大道的車潮至少有八萬輛以上,而道路設計的交通流量則只有三萬輛,於是車輛大排長龍,馬路成為停車場,叫內湖人痛苦不已。
二○○一年九月的納莉颱風,則使得馬市府團隊超差的應變能力無所遁形。
一場豪雨,竟然使得捷運板南線忠孝復興站大淹水,造成捷運系統的巨大損失。事後追究淹水的原因,竟然發現是十足的人謀不臧,因為捷運通風豎井的擋水牆,包商未依合約施作鋼筋混凝土,改以較便宜的空心磚牆替代,負責監工的人員也未確實監督,因而未能擋住強大的水壓終告潰決而釀成巨災。
二○○四年八月的艾利颱風時,又因馬市府的人謀不臧,而為三重地區的居民帶來空前的災難。捷運新莊蘆洲線的排水箱涵封水牆工程因未按圖施工,混凝土的厚度不夠且沒有植放鋼筋,導致封水牆破裂而造成大災難,三重市內共有一萬多戶的民宅因而淹水,受到嚴重的財物損失。事後追究責任,有包括捷運局官員在內的十七位官商被移送法辦。
三重捷運淹水事件才過了半個月,一場深夜的豪大雨,竟然使得康寧路三段一帶淹水超過一公尺。事後追查原因,發現原來又是捷運工程惹的禍,同樣也是排水箱涵的施工出問題,使得雨水無法順利從排水箱涵排出而造成當地的淹水。
九二一地震倒塌的「東星大樓」,住戶在經過和馬市府打了長達七年多的官司之後,總算得到市府應賠償的判決,而得以展開重建。但重建工程卻一再發生波折,最近更因工安意外被市府勒令停工,使得工程完工遙遙無期,住戶無語問蒼天。
這些就是馬英九引以為傲的政績。總結這些政績,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或許與馬個人花拳繡腿型風格有關。看到這樣的政績,叫人怎麼放心把台灣的未來交在他手中。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馬英九施政不實在
■一個人的個性,反映出他的行事風格;一個政治人物的性格,則會反映在他的施政風格上。綜觀馬英九二任台北市長的施政,所反映出來的正是他只重表面不重實質的性格;質言之,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馬英九拆除建成圓環,禮聘名建築師設計一座圓形玻璃帷幕牆的新潮建物代替,美則美矣,但卻完全忽略這棟建物要做為小吃市場的功能性考量。於是外表美美的建築,對圓環內的小吃業者而言,根本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廢物,搞到最後,連生意都沒辦法做下去。
貓纜也是如此。馬英九捨棄適合亞熱帶地區、通風良好的纜車廂,反而選用外觀漂亮、卻緊閉如蒸籠的寒帶用纜車廂。如此固然滿足了他個人重表面的性格,但所有乘客的權益就這樣被犧牲了。頂著三十幾度的高溫,悶在酷熱難當的纜車裡,一心只能巴望著早點下車解脫,那還有心情去欣賞窗外的風景?
令馬英九感到非常驕傲的台北小巨蛋,又何嘗不是馬英九眾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市政建設裡的另一個?
進一步言,馬英九的特別費案,也是他只重表面塗抹,不在乎內部污臭的另一個顯著的例子。
長久以來,馬英九在藍營媒體的造神運動中,被型塑成清廉的表徵,在藍營媒體的眼中,馬英九三個字就是清廉的代名詞。
然而事實又是如何呢?市長特別費案爆發,使得馬英九將市府公款納入私人荷包的貪污行為完全曝光。這時世人才知,表面上刻意做出清廉形象的馬英九,骨子裡卻是貪財之徒。(鄭進興)
※馬英九凸槌政績一覽表
1.貓空纜車狀況百出:被藍營媒體宣傳成為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的最大政績,啟用以來卻狀況百出,曾有數百人被困半空中二小時,數度遭雷擊,一遇雷雨便停駛。馬英九市長任內的最大政績已成大笑話。
2.小巨蛋弊端頻傳:小巨蛋經營權招標爆圍標,東森集團及市府官員涉案;一樓門面淪為攤販賣場。
3.龍山寺地下商場生意冷清:龍山寺地下商場經營不善,不少攤商歇業,逛街人潮冷清,業者抱怨。
4.建成圓環關門:改建後因建物本身設計不良,加上周邊缺乏停車場,使得小吃業者生意一落千丈,業者咬牙苦撐三年多,終告歇業。
5.西門市場門可羅雀:因市場設計不當,攤商進駐意願低,難以吸引人潮,以致生意蕭條,斷送大好商機。
6.捷運板南線忠孝復興站淹水:捷運通風豎井擋水牆,因包商以便宜的空心磚牆替代鋼筋混凝土,致未能擋住強大的水壓終告潰決而釀成巨災。
7.捷運新莊蘆洲線封水牆破裂造成三重市淹水:捷運新莊蘆洲線封水牆工程,混凝土的厚度不夠且沒有植放鋼筋,導致封水牆破裂,三重市一萬多戶的民宅因而淹水。
8.捷運內湖線施工不當造成東湖地區淹水:捷運內湖線排水箱涵施工出問題,雨水無法順利排出,造成康寧路三段一帶淹水超過一公尺。
9.內湖科學園區大塞車內湖科學園區的開發,因缺乏周邊的配套,使得整個內湖科學園區的交通、停車等等都出現了大問題。
10.東星大樓重建工程延宕九二一地震倒塌的「東星大樓」,重建工程至今已近八年,仍處於停工狀態,住戶無語問蒼天。
他當上總統了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沉默的魄力---->13億的貓纜----->傻眼的百姓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26日
內容簡介
這八年來我跟市府團隊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卻因為不喜做秀卻被外界認為「沒有魄力」。我認為「別人不敢做的」、「別人不能做的」、「別人做不好的」,我們全做了,而且做得好,這就是魄力!也是對人民負責的表現。一個首都市長關心的是什麼?小到踩踏的人行道磚、你家後院的防火巷,大到城市外交、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沾正常鍋的馬英九市長,八年足履遍布各個角落。
只有一個馬英九,怎麼能做這麼多事?當然不能,但馬團隊可以。「凝聚理念,相信專業,充分授權」,我們看到好多「馬英九」為台北市努力打拚。而真正的馬英九,我們看到他的身影,縱橫本書,全盤掌握,完全展現領導人的魄力與作為。
1998~2006 馬英九八年台北市長任期,他做了什麼值得我們關心的事?又為何要解讀他過去所做的事?出版本書的目的,是想從馬英九的口述中,呈現他看事情的角度,以及他 的視野高度、關懷廣度。做為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過去八年的政績,將是選民與讀者檢視他的重要指標。
南韓李明博的例子顯示,治理好一個城市,將會贏得人民的信任。馬英九親自口述台北記事,治理百萬人城市的經驗將是他未來前進的力量與後盾。
馬英九
台大法律系畢,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幼年酷愛《諸葛四郎與真平》的俠義;少年時期與《幼獅文藝》相伴長大。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書是羅家倫的《新人生觀》,羅家倫說:「一個現代的青年要有文明人的頭腦, 野蠻人的身體,和不可屈服的意志」強烈震撼十八歲的馬英九。
最喜歡的武俠人物是郭靖;最喜愛的布袋戲角色則是史豔文;最尊崇的近代歷史人物是蔣渭水、孫中山與劉銘傳;熟讀《論語》和《中庸》,喜歡黃春明的《莎喲哪啦?再見》,也讀楊牧的《瓶中稿》。
熱愛運動,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為跑步、游泳和騎單車。
曾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長、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等職。
-----------------------------------
貓纜通車首日狀況多 6度停駛〔記者林恕暉、洪敏隆/台北報導〕自由時報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貓空纜車昨天正式通車,但啟用首日狀況連連!
上午,台北市長郝龍斌與馬英九搭乘纜車巡禮時,纜車停機多次,郝、馬與參觀貴賓被困在空中十多分鐘,最長一次長達九分鐘之久,貓空遊園公車啟用時也發生擦撞事故,下午開放民眾搭車時又因雷雨來襲,車站暫停售票管制進出。此外,貓空站天花板空調設備掉漆,讓乘客一度以為天花板要掉落。
雷雨雲層接近 一度暫停售票10分鐘
總計,貓空纜車通車首日,上午通車典禮因為有人誤觸月台安全閘門,或是東西卡住車門,導致有六次停駛,共延誤長達十五分鐘,下午因為雷雨雲層接近貓空山區,所有車站還一度暫停售票長達十分鐘。
貓空纜車昨天由市長郝龍斌與前市長馬英九剪綵啟用,隨即出現多起意外狀況,馬、郝搭乘纜車抵達貓空站轉搭「遊園公車」時,兩人所搭乘的第一輛公車倒車不慎撞上後方第二輛公車,導致第二輛公車車體輕微凹陷、玻璃龜裂,令負責的欣欣客運人員尷尬不已。
突然停機 馬、郝滯留空中達15分鐘
厄運還沒有結束,中午十二點二十分,馬、郝兩人搭纜車下山時,系統突然停機,使纜車搖晃,甚至因此輕微碰撞,纜車走走停停,滯留空中長達十五分鐘。由於中午天氣炎熱,包括馬英九、郝龍斌在內的受邀乘車貴賓、媒體受困悶熱車廂,人人汗流浹背,叫苦連天。
停機時,捷運公司不斷透過廣播說明「因系統因素,纜車暫時停止,目前正在處理中」,但廣播者口氣急促、略顯緊張,一位市府官員受困時抱怨:「不廣播,我還不覺得怎樣,他說越多,我反而更害怕」;經捷運公司緊急派員搶修後,十二點三十五分才恢復正常營運。
啟用典禮上,台北市長郝龍斌致詞時特別感謝「前市府、議會團隊」支持,給足馬英九面子。馬英九毫不客氣地說:「有人說我市長八年沒建設,只會跑步、游泳,現在證明,我還會蓋纜車。」
對於貓空纜車的未來,馬英九明示:「現在交給台北捷運公司經營,未來會交給民間營運」,但這項凌駕現任市府權力的說法,讓在場官員議論紛紛。
市府官員指出,市府目前簽約委託台北捷運公司營運一年半,未來是否由捷運公司繼續經營,仍須由市府高層做最後決定,馬的說法似乎超越了他的權限。
-----------------------------------
http://www.wretch.cc/blog/billypan101/14368485
才一年,貓纜就發生了更嚴重的問題,T16號基柱山壁整個崩塌。上面照片是我從現場拍回來的。現在的貓纜,可以說是『歸組壞了了』(台)。(註:貓纜造價約13億,現在完全不能用,影響附近房價可能有10億左右。------------------------------------
貓纜的建設主要是馬英九希望在台北市長這8年任內
能夠有一項可以向全台灣證明
他的確有所作為的成績
因為他需要某項東西來為他2008總統大選加以背書
不過, 說真的
我覺得蓋貓纜怎會是政績... ...
更糟的是
現在貓纜成為重大政策的失敗品
遷移改善又要花更多的公帑
最後倒楣的還是我們這些納稅人...
為什麼
這麼重大工程的失敗到現在還沒有人能承擔責任
或者有這勇氣負責...
看看現任台北市郝市長的說法
竟然說前台北市長馬英九沒有相關責任...
政治好黑暗
睜眼說瞎話
(轉)馬英九超級政績比一比
看到馬英九超級政績比一比 乍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可是裡面有好幾個所謂的政績,我在之前就已經看到很多人提出批判了。所以我就特地在網路上找了一些資料,來駁斥一些所謂的『政績』; 不一定所有的項目都可以反駁,可是能夠的,我就貼上一些資料。假設更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進去各各原本我引用的網站,裡面都有更詳細的批判。 每一段我都只引用部份內容,這些內容就可以把這些項目打趴了...
(轉)消費券八百億 負債由受薪者來還
話題:消費券政策
http://tw.forum.news.yahoo.com/topic/tbn_1226807171/article/137.html
政府拍板定案,國民每人發放3600元消費券,促進消費拉抬景氣,但增加的負債820億元,將轉嫁到全體納稅人身上。不公平的稅制讓富人避、逃稅負與承擔國家巨額債務,消費券不過是提前消費的窮人互助券,全民都成了卡債族,這怎會是德政?
台灣稅制不公平的主因緣由於富人繳稅太少,薪資所得者負擔了綜所稅的75%,富人過度且重複免稅,造成政府嚴重稅收不足。每年財政赤字以2000~3000億元累積,致使國家債務沉重,如今又大方發放消費券,將加速國家破產,債留子孫的苦難提早到來。
依據2004年財政部公佈,排名前四十名的巨富,有八人連一毛錢都不用繳稅,而十七人只繳了1%的稅,比受薪者所繳稅率的6%或13%還低。今年,張忠謀先生深感憂慮的道出:前三十名的巨富,平均繳稅不到10%,他認為有錢人應該多繳稅。
在台灣,錢滾錢輕鬆賺個千百萬甚至上億元,都不用繳稅,而辛勤的受薪者卻一毛錢也逃不掉。富人財富的累積大多來自炒股票、土地和海外所得,這些暴利竟然 『依法免稅』,這是租稅的最大不公平。此外,有錢人藉由政治獻金買通政治人物,以『發展經濟』、『吸引投資』為名,繼獎勵投資條例之後,再訂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享受了長達五十年減免稅優惠,光去年一年的稅損就高達1428億元。工業先進國家早就不以減稅來鼓勵投資,大多採行融資或補貼,免於浮濫;中國的免稅優惠,五年到期絕不再延,杜絕長期依賴政府的減稅鴨片。
而今,形同政商俱樂部的賦改會不圖改善租稅不公,卻迅速地通過遺產稅率從50%降為10%,富人生前既不繳稅,死後也幾乎豁免,這是哪門子公民的太上特權?!日前,工商團體更要求擴大減稅,營所稅將從25%調降為17%,綜所稅率40%調降至30%,並要求廢除富人稅的『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上述再減稅方案,可減輕富人稅負至少2300億元;而為消減民怨,決策單位故意略施小惠,擬提高薪資、教育、扶養等扣除額,各項減稅加總不過區區150億元。
升斗小民在即將發放消費券與減稅大利多的欣喜之餘,請睜大眼睛看清楚,當局如何遂其為富人大降稅的卑劣伎倆。
台灣長期因為富人不繳稅,肇致國民平均稅負率(稅收÷國內生產毛額 GDP)僅13.7%,不及韓國的21%、中國20%、日本19%、香港17%、新加坡15%,更遠落後於歐盟國家的28%~45%,國庫嚴重困窘債台高 築。四大基金政策性護盤,虧損連連,勞保年金、國民年金又相繼實施,殊不知錢從何來?
我國負債總額超過GDP(12兆元),是嚴重負債國家,國際信評已對我提出警告並予降級。國家財政持續惡化,不難成為冰島第二。屆時,所有年金破產,勞工、軍公教退休金泡湯,你我晚年都將不保,年輕人繳的稅只能還債,無法改善生活增進福祉。
為了確保國家不破產,人人晚年圖得溫飽,我們必須對抗金權政體,全民團結上街頭,阻擋圖利財團巨富的減稅方案,更不要因消費券的小惠而被蒙蔽。或許,學習英國人民來一場大規模的抗稅運動,才能建立『公平稅制』、健全國家財政。忿怒的受薪者,拿出行動,站出來怒吼吧!
(轉)由醫療器材業,看官僚系統如何扼殺產業生機
作者:Yesman ( 被迫台商|臺北市 )|發表:2008/12/06 18:25
http://tw.forum.news.yahoo.com/topic/tbn_1227495185/article/385.html
我是個數年前由媒體轉行做醫療器材生意的業者,以前雖常有機會接觸到為生計抗而爭者的無奈臉孔,但總難深切體會。實際做了生意,才知道這個官僚系統造成民怨的能耐有多大。
醫療器材一點也不高深,大到醫院的電腦斷層掃描機,小到一根棉花棒都算。很多跟民生很相關的物品,如體溫計、血壓計、口罩、驗孕片、保險套…等。都歸類為醫療器材。列管的立意可以理解,但沒有務實調整管理項目,卻大大扼制了產業生機。
依規定凡是屬醫療器材,網路上的訊息都採事先核可制,必須繳錢送審,一年一審。你能想像一家公司,在高度競爭的時代,網頁每登上一個新產品,或更動一條產品訊息,都要書面送審,繳個幾千元,等上幾個月嗎?
整個醫療器材業的網路運用生機,就這樣毀了。影響所及,連針對國外企業行銷的B2B網頁,及外銷甚於重要的商品黃頁等,都要連帶受影響。台灣號稱網路運用在世界排名前幾位,存在這樣的約束,不是很奇怪嗎?
不只是對企業網站的部份是這樣。在網路零售上,台灣應該是全球唯一不可以在網路賣體溫計、血壓計、保險套等民生必須品的國家。因為政府不開放。
筆者曾就這種無意義的限制行文詢問衛生署,得到的答覆是「「因為無法透過衛生單位之市售品抽驗機制保障產品品質」,天啊,難道你不能去網路公司的發貨區去查,道理不是一樣嗎?所有要用網路來販賣醫療衛生用品商家,不都要申照列管嗎?為何把自己怠惰和不思改進當理由呢?
但是每天,有無數的「網路違禁品」透過郵購的方式進到台灣消費者的手中,也就是「你們自己不能賣,那我來賣給你」。這些商機大多由國外網站來承接。網路無國界,你能取締國外網站的販賣行為嗎?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在一篇給新政府建言中就指出「…重要的服務業多非由經濟部管轄…通訊服務業…由交通部……醫療服務業則由衛生署…這些部會…都以『管制』的角度,立下許多規範,並沒有以『產業發展』做為部會的施政方針。」
施振榮先生說到了重點.如今,醫療器材相關產業,連一個基本企業網站的架設都要戰戰兢兢。在網路世界裡,台灣的醫療器材業和國外相關產業,早就在不同相同爭點上了。還有很多其他的產業,是不是也在怠惰的官僚系統牽絆中呢?。
不當的限制,加上官僚系統的怠惰,造成今天這麼僵化的管理機制,讓企業資源和政府資源都浪費在這種無謂的空轉上,表面上公務機關好像有事做,實質卻在扼殺產業生機。
政府要救經濟,看到這些了嗎?在百業蕭條,人民飯碗不保的時代,仍然坐擁穩定薪水和高額年終獎金的相關官僚,真該想一下你們存在的意義為何了。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商業周刊/經濟學者對談—消費券是毒藥或快樂丸?
行政院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過消費券發放條例草案,確保民眾明年一月春節前可領到每人三千六百元、總額約八百三十五億元的消費券。消費固然令人愉悅,但你可知道,發放消費券的後遺症有多大?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政府舉債發紅包過年時,卻也「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人批評,消費券是包裹糖衣的毒藥,也有人覺得這是刺激消費的快樂丸,政府只開出「特效藥」,卻不提「副作用」。有人直言,這種討好人民的民粹政策若再持續下去,台灣的財政五年內一定出問題!
在經濟學者專家眼中,消費券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政策?《商業周刊》特請中研院財經院士管中閔,以及台大經濟系所專任教授林向愷,對談剖析。以下是他們精彩對話的內容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請問兩位,贊不贊成發消費券?
管中閔答(以下簡稱管):我贊成。早在去年八月底、九月初(次貸風暴之後),經建會問有什麼刺激消費的做法,當時我就說消費券是一種可能的方式。
以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來講,過去幾年來,帶動GDP增長的主要是出口,民間投資基本上都是衰退,或者不夠。我擔心一旦經濟連鎖反應,發生向下螺旋效果,大家減少消費,零售業支撐不了,接著關店,影響就業,又再影響消費,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減緩衝擊。
經濟前景不明,大家會傾向於「推遲消費」,尤其是大宗消費、耐久財。所以我希望用消費券,或某種抵用方式,等於給一個大折扣,把壓在那裡、推遲了的消費能夠「催」出來。
林向愷答(以下簡稱林):這個消費券,基本上我認為是政府在「印鈔票」,發年終獎金。我反對退稅,也反對消費券,因為現在財政沒有剩餘,就不要想討好人民,問題的根源是,為什麼大家不消費?
你要知道,台灣過去七年,四○%的家庭可支配所得是負成長。所得最低二○%的家庭,他們的消費傾向是一百元已經用掉九十九元;然後所得次低四○% 的家庭,一百元裡面,大概用掉九十五元,也只剩五元,所以現在發消費券,你不要寄望這四○%的家庭會去買耐久財,在他們身上絕對有「替代性消費」,把錢儲蓄起來,應付未來的不確定。
馬政府最嚴重的問題,到現在還有「經濟成長的目標就是經濟成長率」的迷思。透過特別立法,來規避預算法和公債上限的問題,我認為他破壞「財政紀律」,這個紀律一破壞,給金融市場送出一個非常明顯的訊息,就是政府債務不斷累積,又無意遵守財政紀律,所以未來的利率沒辦法再下降,一定上升。
如果經濟不好就發消費券,這是步上拉丁美洲國家後塵的做法。一場歡喜以後「債留子孫」,這種討好人民的民粹政策再繼續下去,台灣的財政五年一定出問題。
問:你如何推論台灣再五年就會出現財政危機?
林:如果你每年都編特別預算,假如明年台灣經濟還是沒辦法起來,那馬英九到二○一一年一定還要下更重的藥,因為二○一二年是他的政權保衛戰,這樣下去不是不可能破產,應急「特效藥」吃太多,只好不斷加重劑量,最後產生抗體,就無藥可醫了。
管:林向愷有些point(觀點)我其實並不反對,民進黨執政這八年,到二○○八年,雖然全世界及亞洲經濟一片大好,但是我們實質薪資所得並沒有增加,你的薪資不提高,等於實質購買力已經被減損,大家都會推遲消費。現在,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時期,所以消費券絕對是一個短期性的、一次性的措施。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