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轉)中國與美國七個方面的真實比較

http://blog.okevin.net/20060921/american-and-china.html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maikes2006/article/b106-i1657016.html

九月 21, 2006

多次回國探親,所見所聞,皆為國家之弊病官員之劣性而感到痛心。今靜心持筆,以真實生活對中國和美國社會生活及各方面作一比較,仁智之見,僅供各位參考。

1、總體比較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中國美食譽滿全球。近年來中國發展之快,領世人矚目。但總體相比,在政治,社會等諸多方面還是落後100年左右。美國一個世紀前發生的事情,好像正在中國發生。

2、社會體制
美國200多年前先人留下的憲法一直都是所有其他法律之本。而它又以自由,尊重個人為前提。政府結構強調的是權力的平衡,無論是三權鼎力,還是文官擔任國防部長,都體現了這一點。我不想多談中國社會體制,否則你也看不到這篇文章。

當然,民主自由也會付出代價,比如說成人片行業就是受憲法所保護,才無法從社會中抹去。權力相鼎,有時也會推遲一些法律的通過。但是民主給予了每位公民一份平等的權力和一份責任。高至總統下至市長,法官都由百姓選舉而生。入美籍後,我經歷了三次總統大選,都投下了我的一票,雖不能阻止布什進駐白宮,但我盡力了。在美,除選舉外,還有好多事也是由大家投票來決定。沃爾瑪超市每建一新店,當地居民都會要求開聽證會或公投,因為超市有可能會降低他們的房產值。我所在城市周邊的一座城市,最近市長提議更改市名,但公投後,市民以101否決了這一提議。民主給每個人充分的權力,這方面的例子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3、為人民服務
我小時候學過為人民服務,中國各級政府都號稱公僕為人民服務。可是在中國,連辦護照這樣一些基本小事情,都會讓你心驚膽顫。美國所有的參議員眾議員都有自己的網站、電話、電郵。辦公室工作日都有人接電話,你隨時都可以向他們反映問題,請求他們的幫助。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人問題都可以和他們聯絡。我知道好多給家人辦探親,或者給未婚妻辦簽證的人都得到過他們所在選區的眾議員或參議員的幫助。這些參、眾議員們會給美國駐中國的大使館寫信或打電話,詢問簽證進度。在中國,人民警察難得為人民服務,更不說他們對普通百姓的職業態度了。

在美國,大至命案火案,小至鄰里相擾,你都可以打911請求幫助,警察都會在 10分鐘左右趕到現場。有一天深夜,我被撞擊聲驚醒,發現我的鄰居小孩正在往自己家的窗戶上一次次的扔鞋子,可能是要喚醒他媽媽給他開門,我等了大概15 分鐘左右,看他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好撥了911,警察5分鐘就趕到。警察並沒有過分的責備這個孩子,只是告訴他這樣會騷擾鄰里,然後盡全力幫助他,這時已是凌晨3點。在美國很少聽到為人民服務,但經常可以聽到為納稅人服務。這可能就是兩國之間的差異了。

4、人與人之間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加之孔孟之道都可以令國人驕傲。孔老夫子早就教誨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看今日之中國、看今日國人之表現叫人看不出古國的文明,孔孟的風尚。從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到複雜的上下級之間的相處,都體現出一個累字

在美國從學步幼子到銀發老人,說的最多的就是謝謝和對不起。從相互開門讓路這樣的瑣事,到不同種族之間不同職業之間的相互尊重,都體現出輕鬆和諧。有一次我去711小賣店,一個滿身又髒又臭的墨西哥人不小心出門時把懷中抱的東西撒落一地,恰巧一位白人女士進門,這位女士一直站在那撐著門,還不時低腰幫助撿東西。

我們一家經常去餐館吃飯,這裡沒有人對餐館的服務員吆三喝四,無論是新客人或是老主顧,大家都寒暄幾句,有時還開開玩笑嘮嘮家常。實際上在美國你無論作什麼、無論去那裡,大多數情況下你都可以得到做人最基本的尊重。

你既要謝謝剛剛替你看過病的醫生,也要謝謝幫你在辦公室收垃圾的墨裔。你沒有必要刻意奉承你的上司,也沒有必要在他面前低三下四。公司的總裁也是和員工在同一個咖啡桶裡喝咖啡,同一個飯廳裡吃飯,下班後同樣自己開車回家。當然他開的是奔馳,我開的是豐田。

5、社會各面
中國的社會是圍繞著一個情字,而今又多了一個錢字。錢情兩字讓多少國人喪失了職業道德和作人的良知。我並不奢望生活在一個人人都是雷鋒的社會,或者是充滿三個DB的真空。試想我們的醫生、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法官、我們的公僕踏踏實實的遵守了他們的職業道德規範,或我們每一位公民都盡一位普通公民的職責,有時甚至只是做人應有的一定的準則,當今中國會變成一個多麼可愛的國家。小從隨地吐痰,按時上下班,大至人命關天,都能反映出人的基本素質。

在美國經常聽人說,我不能這樣做,因為它違背了我的原則。這種原則出於那種約束也好,源自於宗教也罷。或多或少都是對人的一種約束。中國人覺得老美有時太傻。中國人有時靈活的叫你目瞪口呆。

在美國,我在我家庭醫生診所裡也經常遇見醫藥代表。他們和護士打過招呼得到允許進入診所,把新的樣品藥放入指定位置,如果醫生有時間,會詢問一下藥效等,然後請醫生簽名,然後離開。當然醫生也會收到晚餐邀請,我的醫生講,他一般不要去,不是因為吃了嘴短,而是怕自己膽固醇增高。

美國幼兒園是收費的。小學,中學,初中一直到高中都是免費的。連書都是學校提供的。學校的選擇是由你住的地區而定,學校不能以成績來拒絕學生,就連非法移民的子女也不能拒絕。每個學校都有家長協會,來監督學校的工作。

似乎沒人擔心對學校提出異議,怕孩子受打擊。當然美國大學還是收費的,而且學費年年增。可是你可以通過不同渠道拿到錢。從全額獎學金到政府的低息貸款,從家庭自付到勤工儉學,只要你想讀書,都會讓你度過難關的。我認識的一位美國朋友,大學畢業已幾年,車買了,房買了,婚結了,孩子有了,可是還欠政府幾萬貸款,但他每月只需還87美元。中國文化一直都是崇尚讀書和文化人。醫教界不乏學問之人,但我們有多少失去職業道德,喪失良知的人。救死扶傷這樣高尚的職業,教書育人這樣偉大的事業,國人都可以盡失道德和良知。

剛來美國的人都會感覺到美國特別乾淨。的確美國人口少。但即使是人多聚集場合,也不見狼藉。十月份,我和太太參加一個德裔的傳統節日,和中國的食品節差不多,人山人海,但地上還是非常乾淨。前年我和我太太在國內一家大城市參加食品節,一個場景令我們非常吃驚,好多垃圾桶都是半空的,而地上卻是一片狼藉。

同中國一樣美國住房也是完全商品化。或租或買完全靠個人收入而定。國內一些地區的房價和我所在城市房價不相上下。但在美國沒有任何單位包括公僕機構或教育行業會給予職員補貼或優惠房價。

在美國註冊一家公司只需要100美元左右。公僕們決不會刁難你。美國也有衛生部門來檢查餐館衛生,有如此多中餐館,還從未聽說被人刁難過。

美國實行的是陪審制度,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和可能被選入陪審團。法官只能幫助陪審團理解法律,無權干涉案件結果。陪審團成員都是隨機挑選的。我去過一次初選,到了法庭還不知道會被選入哪個案例。200多各個來自不同族裔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候選人等待入選。行賄受賄的可能幾乎到了零。我等了一上午,但最後還是沒被選中。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只是我的號碼沒有被計算機選中。

也許在許多國人的眼裡,西方社會道德敗壞,性開放,不孝敬老人。。。可事實好像不是如此。我原來的房子賣給了一個美國人,這位女士把自己公寓賣掉,買下我的房子,就是想和她80的母親一起住有個照應。美國人在計劃結婚之前,是有些隨便。

但一旦結婚,就非常清楚自己的責任。家庭便擺在首位,工作也是次要。很少結了婚的人還會經常去泡吧。和歐洲一些國家相比,美國的電視也非常乾淨,連罵人的髒話都被刪掉。美國大部分州都是禁娼,所有色情有關的場所都必須在指定的位置。

要遠離教會,學校。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常遭受一些周邊居民的抗議。相比之下,中國倒是比美國開放的多。我們回國下榻的酒店,3星到5星,小姐進進出出好像是正常。加之洗頭房,洗腳房,卡拉ok,夜總會等諸多場所之多,堪稱世界之冠。

我們每次在國內用餐,特別是晚上,發現一怪現象。看到最多的是滿桌滿桌的男人,而很少看見舉家用餐的場景。且不論誰買單,難道這些男士都是單身麼,我想大多都已結婚。難道這就是中國文明之一嗎。當然不是。難道他們不喜歡他們的家庭嗎,我不知道。

幾年前,我去外面就餐不小心,錢包掉了。丟些錢到是次要,幾張信用卡,駕照都在裡面。當然是很著急。但回家不久,我的信用卡公司打來電話,說一個美國人撿到了我的錢包,不知如何找到我,所以通過他們找到了我。當然第二天我拿回了錢包。

三年前,我和太太去三峽,回重慶之前,從宜昌乘大巴去武漢。剛到酒店,我太太發現手上拎的包忘在大巴上。我們馬上與客車總站聯絡,他們說他們找到了我太太的包。我們非常高興,趕快打的前往。但是我們拿到包之後,卻大為失望。裡面新買的手機,800元現金,不翼而飛。我們只能自認倒霉,慶幸身份證和回程的機票還在。這班車上除我們之外,還有3位其它客人。包掉的位置靠近窗邊,很難被人發現。我們拿到包,不知是不是應該謝謝交還給我們的司機和售票員。但願他們像他們說的一樣的無辜偉大。

6、中美物價比
剛到美國時,常常把美元乘上8,總感覺美國東西真貴。現在來久了,發現這樣思維不正確。一比一的算,才是正確。我們三口之家,一個星期買一次食品及生活用品,平均每個星期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間。這些包括蔬菜,肉類,牛奶,水果,零食,礦泉水,餐巾紙,洗髮水等等。美國工薪階層穿的衣服大都在幾十元左右,鞋也是如此。基本在百元之內。遇到節日打折,有時十幾塊錢就可以買到像polo這樣牌子的衣服。

美國離不開車。普通家車如佳美,雅閣車一般是中產階層年收入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到兩萬美元可以買一部很好的佳美或雅閣。據我所知,國內廣本雅閣都要比這個貴。我們三部車每月的油費大概在150-200美元之間,每年三部車的保險大概在1600-2000美元之間,這還是因為我小孩年齡在25歲以下,否則會更便宜。在美國去參加駕照筆試,只需5美元。去參加路考拿駕照只需十幾美元。美國大部分的過路收費站都在40美分-6美元之間。每部車每年的車檢在30美元左右。 每二年換一次行車證,費用在70美元左右。

美國人的主要開支是用在購房上。美國各地的房價也相差非常大。從東西兩岸居高不下的房價到中西部地區可以接受的價格。我們所在的地區20萬美元就可以買一棟裝修完的將近200平米的小別墅,還附帶可放兩部車的車庫,還外加房子周圍的草坪花園。廚房還配備有微波爐、烤箱、自動洗碗機、中央冷暖空調,還有24小時提供熱水的小鍋爐,有時還會有外面草坪所用的自動噴水器。

7、在世界上的地位
難道奧運多幾個冠軍,神六升天我們就變成強國了麼。我們的國人就自豪的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嗎。我看未必。我之所以入美籍,主要不是我多愛美國,而主要是美國的護照比較好使。去好多國家都是免簽證。中國在世上的形象,有時要比朝鮮要好,但有時又是相差無幾。

中美還有好多地方可比。看到此你大概也累了,我也寫累了。以後有時間一定再為人民服務。

台灣的國防趨勢

接連轉貼了好些篇國防的評論
有在研究的大概都會做出
台灣的國防正在急速弱化的結論

國家的國防預算編列其中人事預算就佔了一大半
領月退俸的退役軍官將領也逐年攀升
但這樣的退場機制合理嗎?
這是嚴重的問題點之一。

現役軍人對於國防的假想敵為何?
恐怕大都已經模糊不清,喪失鬥志。
這是嚴重的問題點之二。

只是把軍事工作當做養家活口的地方,
平安順利退役,然後開創第二春,
才是現今台灣大多數軍官的真實面。
這是嚴重的問題點之三。

制度的不透明,是腐敗貪污犯罪的溫床。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全募兵制救不了國軍(丘智賢)

2009年02月02日蘋果日報
論壇

報載為了盡速落實馬英九總統的「全募兵制」國防政見,行政院打算跨過國防部加速推動政策,當局者奉全募兵制為不可變動的圭臬定見,令人憂心這項源出美軍的成功經驗來到台灣之後,又將橘化為枳,甚而成為國軍戰力的催命符。

馬政府之所以對全募兵制念茲在茲,主要是借鏡美國在越戰之後,以全募兵制替代徵兵制,一掃原先義務役軍士官兵戰力低落,吸毒縱慾的負面現象,並配合軍事事務革命的理論與科技提升,在波灣戰爭中大顯雄風的正面案例。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戰正當性在美國社會掀起的爭議,顯與我國面臨的安全威脅背景大相逕庭,美軍成員因經濟因素應募者固然大有人在,但亦有許多性格上服膺軍事組織信條的成員樂於在軍中發展,如果單純認為全募兵制就等同於精兵強將,邏輯頗有問題。

恐增國防預算負擔

另一個不說在檯面上,卻更讓馬政府覺得全募兵制有道理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兵浪費時間」,馬總統曾經指出,全募兵制可以讓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人才不因兵役造成技術與觀念的斷層,提升競爭力,特別因為馬政府成員本身多數的學者屬性,對這樣的論點更是多表贊成;但矛盾的是,馬總統又在國防政見中,信誓旦旦加強軍事科技發展,如果是這樣,國軍反應檢討過去行之有年的國防役機制,力求將優秀科技人才透過義務役役期導入國防科技體制才是。

全募兵制所能帶來的好處尚屬空泛理論層次,所將形成的負面效應卻是具體立判,在現有的招募環境下,國軍無法招募到足夠適當的人力,即便數量及格,但應募者若都是為了「薪水高,離家近」的訴求而來,素質能否膺選自當令人懷疑。

實行全募兵制後,民眾對於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以及國防安全的了解,將會更形弱化,南韓、以色列迄今並未轉為全募兵制,與此原因顯有關聯;從最實際的財政觀點來看,全募兵制將立刻造成國防預算更大的支出負擔,除非政府再增加國防預算,否則必然會排擠到作業維持費以及軍事投資費,徒然招募到一群名為志願,實則對軍事毫無興趣與意願的人員湊數。

結合科技增加交流

馬總統曾在競選時的國防政策提出他的目標是「快速用兵,以贏得序戰勝利,擾亂敵用兵節奏,爭取轉圜時間。」實行全募兵制應該是達成目標的方法選項之一,而非終極目標,國軍如果只是以爭取時間、等待美援為目標,其實只需做到如下幾件事情即可:

  1. 定義所需爭取的時間長度,依照過往三次台海危機的歷史經驗法則,大抵在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範圍之內。
  2. 全面檢視現有軍事組織架構與業務流程,刪去不合時宜的部分,減輕人員負擔。
  3. 按照新的軍事組織架構與業務流程,編定適當的員額規模、裝備清單與財政資源,並且爭取立法院與民意支持。
  4. 放棄全募兵制構想,從嚴規範義務役人員入營服役前應達成的體能與知能標準,以節省訓練時間與成本。
  5. 確實與台灣科技產業結合,發展資訊戰優勢,並且明確定義國軍為獲取序戰優勢,所需具備的軍事能力為何。
  6. 增強官兵對於戰時情況的應變能力與教育訓練,如大量人員傷亡,電力通信均斷絕時,如何保持戰力。
  7. 重塑國軍軍風與傳統,同時去除迷思,如一廂情願地認為國軍保有「質的優勢」,國軍要面對的,絕對是共軍精銳部隊的挑戰;並加強更多與國際、甚至中國軍方交流或演訓的機會,古有明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丘智賢

國防是精銳 還是精光(王志鵬)

2009年02月02日蘋果日報
論壇

募兵是馬政府的政見,但若不謹慎為之,精銳案恐成「精光」。

馬英九上任後即不斷有國防議題衍生出來,近日又有媒體報出國軍第三波裁軍的精銳案擬將員額裁至18萬人的消息,不論這是刻意丟出的風向球或是確有開始實際進行的規劃。均顯示當前政府國防政策的不確定與混亂,更凸顯國防部在此情況下,專業立場跛腳與屢遭外界質疑的窘境。


觀察馬政府當選後執政近8個月來,相關國防事務出現反覆與矛盾的情況。以全募兵制為例,一開始即提出20萬員額的精簡目標,然而無論是國安或國防的高層,對此目標卻都沒有任何單位能夠詳細說明此評估量化的緣由。據此在急切的推動之下,驚覺財源與兵員意願上存在的問題,不得不二度鬆口延後執行,如今令人意外的又再次爆出18萬員額的裁減方向。

目前國軍組織與員額的確必須進行調整,但是不管如何要基於專業的立場進行分析,清楚說明調整的基礎與理由,並且能夠面對來自不同面向的挑戰。再以馬政府的守勢戰略與美國莫瑞地面持久作戰的思維為例,在引發近半年諸多激烈的批評與反對之後,隨即才在馬總統於年度國軍將領晉升典禮中的一席話暫予平息。

兵力結構恐M形化

觀察馬政府的國防政策內容、執行過程與政見落實情況以及國民黨立法院國防委員與相關智庫人員之論述可知,其具體的核心問題即在於「贏得序戰」與「持久作戰」兩個層次上。前者,已經明確撰述於選前國防政策的國防目標中;後者,則是見於莫瑞一文之受到重視。不過,「贏得序戰」與「持久作戰」卻是兩個極端,前者必須高度依賴現代化空、海軍,而後者卻需要地面強固的硬體與大規模的地面部隊,此理念在有限資源下必然形成衝突。

歸結上述的問題,即在於現行政府的國防安全目標在兩岸經貿交流的情況下過於模糊無法明確定出國防安全的目標與範疇,加上馬總統大膽宣示4年內兩岸無戰事之下,自然就會形成國防高層奉承上意不敢有所違背,而且無法堅持專業搖擺不定的情況。兩岸持續和平穩定自然是眾所期望之事,馬總統雖保證任內無戰事,但有誰能夠保證未來的10年、20年,甚至百年無任何意外衝突的引發。小國面對大國威脅,除有智慧展現軟實力,最終仍要依賴核心關鍵的硬實力。

國防部面對當前局勢,應該是自遷台以來最嚴峻關鍵的轉型時刻,回顧過去第一波精實、第二波精進案的結果,此次精銳案若又是採取齊頭式或軍種利益分贓的情況下進行,恐怕終究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精光案」,國防弱化的骨牌效應指日可待。在現行的朝野運作與民意下,兵役制度朝向募兵的持續改革已成為無法回頭的不歸路,面對中國持續增強的軍力,台灣難以與之競賽,國軍建軍構想若仍存有以往「大空軍、大海軍、大陸軍」的迷思,各軍種若仍舊持續強調其存在的重要與無可替代性,不突破原有錮舊的思維,未來國防兵力結構必然形成不均衡的M型化。

戰略守勢多重嚇阻

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教授近期曾精準分析指出:「未來國軍兵力結構應朝『不對稱』能力發展,且採取『戰略守勢,多重嚇阻』的作為,其『戰略守勢』不同於『守勢戰略』。戰略守勢不排除『戰術攻勢』,而守勢戰略卻意涵無任何攻勢行為。但戰略守勢不會先攻擊對方,而是在敵方攻擊後採取『反制作為』。『多重嚇阻』則避免把軍事投資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包括高科技(昂貴)和低科技(便宜)武力,必須針對實際需求予以適當分配。高科技武力使我上談判桌不至於落得『予取予求』;低科技武力著重小組甚至個人獨立作戰(當指揮中心失聯時),目的在使共軍登陸後無法結束戰爭。」

詳細分析莫瑞論文並非一無可取,小型機動化概念即相當有見地,不過此並不符合其所述的「刺蝟戰略」,反而應該是成群遍地的「毒蜂戰略」。台灣建軍首要為了生存,海空軍所需建立的著眼於求取台海衝突時第一擊「序戰勝利」,而陸上的決戰則著眼於能否「持久」。因此,未來的國軍朝量多、小型的「海空現代化,地面部隊機動化」,應當是值得審慎思考的方向,而經裁減的後備部隊則必須朝快速有效成為海空序戰與陸軍持久戰間的鏈結及支撐來發展。


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
王志鵬
--------------
這才是一名軍人,以國家軍事為重任的軍人。

蘋論:募兵制未深思先鬥氣


2009年02月02日蘋果日報
蘋論

國安會決定由政院組跨部會小組,越過國防部權限,推動「全募兵制」,恐引發兩國安機構的權力鬥爭。

台灣的國防歸誰主導?過去多年來都是國防部,現在馬政府的國安會正努力強奪主導權,與國防部的權力鬥爭已一觸即發。

馬總統在選舉前誓言,4到6年內完成全募兵制。可是馬上任後,國防部長陳肇敏公開表示,國軍將領憂心募兵制有其困難,影響國家安全,將延後到2015年實施。

國安會對國防部的慢動作似已不耐煩,已決定納編內政部、經濟部、外交部、國科會、海巡署、警政署等單位,由行政院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越過國防部主導全募兵制的推動,企圖提前落實馬英九的政見。

跨部會議獨漏國防

這麼重大的國防政策改變,竟然沒有國防部在內,不是笑話嗎?也是不祥的預兆,預示著此事的失敗。就算跨部會小組做出結論,還是要國防部去執行。國防部沒有參與決策,如何執行?沒有國防部的專業意見,跨部會小組如何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國安會如此排斥國防部,這叫什麼政府?不是開國家安全的玩笑嗎?

早在去年馬政府上任伊始,國安會就把美國海軍前潛艦艦長莫瑞的一篇文章當作寶來推銷,引起國防部和海空軍的不快。該文認為台灣海空軍在中國導彈的飽和轟炸下,倖存率很低,不應耗費巨款購買先進海空軍武器,而應加強陸軍的戰力,做陸上的決戰,亦即所謂「刺蝟戰略」。

國安會做錯誤示範

國防部很反對國安會推銷莫瑞的戰略,認為海島戰爭沒有海空戰力,陸軍只能坐以待斃,並引兩次海灣戰爭為例。國防部的強烈反彈,讓馬總統也修正了說法,又強調海空實力的重要性,但卻讓國安會不悅。現在國安會拿募兵制作文章,雖能滿足打壓國防部的心願,卻做出了草率、衝動、本位主義的錯誤示範,不但是公共政策的反面教材,也因此損害國家安全。

全募兵制對台灣安全的利弊如何,是一個極大的題目,需要深入的專業性探討,就像美國越戰後討論募兵制那樣周全詳盡,而且必須考慮到武器、訓練、準則,戰術和戰略的更迭配套,才能發揮專業軍人的戰力。台灣還沒做全方位的專業研討,兩個主管國安的機構就先鬥起意氣來,如此沒出息,怎麼讓全民對自己的安全放心?

--------------
英九大人出招

<果然有話>:誰在乎李白(張大春)

2009年02月03日蘋果日報
果然有話

日本華裔國中生相木將希在學習日文版唐詩的時候,發現李白那首傳唱千年的〈靜夜思〉和他原先學過的內容不一樣,這孩子反覆查詢,甚至寫信給中國學者,最後證實了今版〈靜夜思〉──也就是我們琅琅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並非正本;正本應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首先,不論是哪個版本的詩,新聞都錯將「是」字寫成了「似」字;更未引注「證實」〈靜夜思〉本文的學者是誰,祇草草表述:「從很早以前就引起懷疑……一首五言絕句出現兩次明月,是件很奇怪的事。」以及這樣的結論:「日本版才是李白的原文……這個大發現,讓海峽兩岸以及日本都更了解,詩仙李白當初想要傳達的意境。」而標題則是:「李白《靜夜思》日版才正宗 16歲華裔國中生解千年謎」。

這是一個詩學欣賞問題?還是一個版本考證問題?是一個質疑學術權威的問題?還是一個中日文化解釋權的問題?看來似乎都摸著一點邊,卻又都不像。讓我們先看看所謂的「版本考證」,那麼答案很簡單:早在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第九十卷.新樂府辭一》所刊載的「原文」,就是媒體所聲稱的「正宗日版」。

炒作他人集體無知

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夜思〉所歸屬的〈新樂府辭〉,是唐代當時的新歌謠,作法是把新作的歌詞藉由古樂府的「題目」來發表,未必真當古樂府來傳唱。中唐時代的詩學倡導者元稹就曾經主張:將古歌謠的題目當作一種「寓意」,無論是經由諷刺或讚頌,都是表現當世(也就是唐人)的情感──像我們所熟知的王維,有〈老將行〉、〈桃源行〉,杜甫有〈哀王孫行〉、〈兵車行〉,皆屬此類。

聲稱「千年大發現」的版本既非真正的發現,這條新聞能有什麼意義或價值呢?答案似乎很簡陋、也很令人感到悲哀: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我們的媒體人自己無知,正好趁著這無知去炒作他人及大眾的集體無知。在更廣泛的無知社會之中所激盪出來的短暫驚訝、詫異和虛假的覺悟之中,媒體反而搖身一變,成為「最早披露」、「搶先報導」的先知。

在乎何種版本較佳

誰在乎李白?我是在乎的──我在乎自己相信哪一個版本較佳的問題,而不是「從小到大老師都教錯」、「千年以來大家都讀錯」;我在乎的是李白的語感。

一首詩出現兩「明月」,並不妨事;道理很簡單:第一句的「明月」之「明」不是形容詞,它還帶有動態、動能,可以說根本是一個動詞──甚至可以將之理解為「有月來明」的反向敘述。正因詞性不一樣,「明」字到了第三句上,就變成純粹的、靜態的形容詞了;讀者也就應該感受到微妙的差異了:從第一個「明月」過渡到第二個「明月」,這中間是有過程和時間感的。

從看到「床」(室外的井闌)前如霜的月光,到舉頭眺望頂上的月亮,怎麼會有須要「時間感」呢?答案盡在最後一句:這月光顯然早在家鄉時就見過,所以打從「疑是地上霜」的時候,就開始發楞了、發獃了、發癡了,想家想得不知時間之流逝了。

可是,在郭本所收錄的那一首詩裡,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同一字位,出現了意義上幾無二致的一個「看」和一個「望」字,這是「複調」大忌,再加上一個不知所云的「山」字,其鄙陋似乎是絕不知詩者所為。

那位16歲華裔日籍中學生並沒有解謎,但是他還有好奇心;我們的媒體卻連這一點也沒有。


作者為作家
張大春

蘋論:在失業暴風雨中起舞


2009年02月03日蘋果日報
蘋論


過完年,無論中國或台灣,都將出現失業大潮。行政院加碼300億給促進就業7大方案,總金額將達3300億,希望增加15萬個就業機會;而申請失業給付的服務站昨天出現人潮,顯示失業的嚴重,教育部也提出搶救失業大學畢業生的計劃。

宏觀上,政府負責刺激經濟,提供就業機會;但個人微觀上,除了利用機會進修新的技能,創造自己更多的可利用價值外,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利基,比技能更重要。正面積極樂觀的態度,是在順境中成功,逆境中存活的基礎,年輕人應該在這個時刻鍛煉自己的態度,準備面對更差的環境,並且迎接經濟復甦時的機會。

可趁機鍛煉態度

成功是個三角形,左邊是知識,但有知識的人也會失敗;右邊是專業技術,但有知識和技術的人仍可能失敗;而他們之所以失敗,因為沒站穩三角形的底邊──態度。尤其處在現在這樣的巨大逆境中,態度決定成敗的力度更大。(編按:看似有理,實則空洞。)

影響人生有三個要素:能力、企圖心和態度,能力決定薪水,企圖心決定升遷,但態度決定二者的程度。因為目前的經濟衰退是全球性的客觀環境,個人才華、動機、能力和企圖心再高明強烈可能都無能為力,但良好的態度可以使你度過漫長的寒冬暗夜,像健康的種子般,在春天降臨時成功地衝破凍土茁壯成長。

一名婦女因病落髮。剩下三根頭髮時,她對鏡子裡的自己說:「我今天要綁辮子。」她綁好了,一整天很開心。第二天她看鏡子發現剩下兩根,她說:「今天就中分吧!」於是整天都快樂。第三天她照鏡子發現只剩一根,她紮了個馬尾,高興了一整天。第四天發現一根不剩,她歡樂的大叫:「哈,我今後不用整理頭髮了。」(編按:誰能幫忙轉寄給邱毅委員?)

利用時間多充電

這就是良好的態度。不是等候度過金融風暴,而是在風暴的雨中跳舞。基金股票慘賠,沒關係,大家都一樣,好處是物價也會跟著跌落。失業,只要餓不死,簡單地過生活,一面開心地放鬆休假,一面快樂地去學新東西充電。要想若非這次衰退,哪可能有空休息,還學新事物呢?從這次的惡劣環境中學到人生的道理,建立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不枉我們遇到史上罕見的金融海嘯啊。

-------------

台灣用科技代工產也養活一大批的作業員
但是問題來了,他們光靠態度能保留職位嗎?
這樣的文章叫那些非自願失業的人如何態度?
大時代環境的變遷,我們該如何生存?

熊出沒注意:是非馬英九之外(熊秉元)


2009年02月04日蘋果日報
熊出沒注意

關於馬英九的文章,即使還不到汗牛充棟、罄竹難書,至少是多如過江之鯽、綿延不斷。關於馬英九這個人,當然有很多問題可以探討:他是什麼樣的人?他自戀到什麼程度──施明德說他自己比馬英九更自戀,馬英九呢?他能成就哪些事?像拼圖遊戲一樣,要拼出完整的馬英九,需要許許多多的大小方塊;從他用人的兩樁事裡,或許可以琢磨出一兩個小方塊。

1998年馬英九擊敗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他的市府團隊等於是小內閣,將來可能跟他一起打進總統府。民政局是天下第一局,主其事者要處理市民的吃喝拉撒睡,又要面對地方和基層的各種牛鬼蛇神、耆老仕紳。所以,最好是找一位老成持重、老謀深算、狐狸般精明幹練、能壓得住陣腳的厲害人物。

重用青年 出人意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馬英九選了林正修。林正修是何許人也?他當時正在讀台大城鄉研究所博士班,是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人生經驗如果不是一張白紙,大概也相去不遠。他的條件和民政局長該有的,相去十萬八千里、或更多。他會表現不佳,不用水晶球、用膝蓋都可以預見。

果不其然,他壓不住陣腳,被「另有重用」摘掉烏紗帽。可是,年輕人涉世不深,一旦嘗到權力的滋味,被過眼雲煙的浮華所引誘;在身不由己、不能忘情之下,林正修投身選舉,競選台北市議員。然而,他和馬英九站在一起的競選海報,竟然被馬要求撤下。前沒有自己的實力,後沒有馬的加持,林正修當然落選。

幾年之後,林正修如今安在哉?現在,他是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三位副執行長之一,掛名而已,人卻不知所向,博士學位也沒有拿到。蓋棺論定當然還嫌早,但是他的花樣年華即使不是被蹂躪糟蹋,人生已經扭曲變形。始作俑者馬英九,是不是有道義上的責任呢,午夜夢迴時沒有一絲內疚或歉意嗎?

被馬英九重用的年輕人,林正修當然不是最後一個。新任的新聞局長蘇俊賓,剛拿到博士學位,人生歷練有限;他要靠什麼領導統御新聞局業務,又要如何闡揚政府各部門的政策呢?馬英九不知道,天知道!

愛惜羽毛 瞻前顧後

林正修和蘇俊賓的故事,不值得負荷太多的意義;然而,以小見小,多少可以看出馬英九的用人態度、以及他個人的人格特質。馬英九愛惜羽毛,重用涉世未深的人;年輕人一方面乾淨,一方面容易領導統御。然而,他愛惜羽毛的程度,大到只考慮到自己的福禍,卻完全不在乎別人一輩子的安危;與其說林正修和蘇俊賓是破格晉用,不如說是揠苗助長,殺雞取卵。馬英九的心態,是別人幫自己理所當然;自己挺別人,瞻前顧後、百般不願,甚至門都沒有。馬英九這種極度水仙花的性格,牽手周美青多次直言不諱!

然而,馬英九潔身自好的性格,是他的缺點(沒有缺點,就是他的缺點?!)也正是他的優點。他小心翼翼,避免犯錯,以小見大,自然也不會有開創性、建設性的舉止。在他執政的幾年裡,社會剛好休養生息,各部門的力量釋放出來,各逞所能;讓制度有凝結穩固的機會,讓憲法有時間成為社會的磐石。也就是,因為馬英九的無作為,讓社會由人治慢慢走向法治;馬英九發揮接力賽階段性的功能,台灣也真正走向成熟穩健的社會。(編按:這說法我有意見。)

有人曾說:一個社會是不是偉大,要看是不是能產生偉大的領袖!更有智慧的說法是:一個社會是不是偉大,要看在沒有偉大領袖時,還能不能正常運作。馬英九當然不是偉大的領袖,至於台灣是不是偉大的社會,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暨研究所教授
熊秉元

----------------
熊秉元教授的文章跟他的書籍值得一看。
不過,你看完會發現。指引何在?
散文多半藉由故事在談論經濟學上的觀點
或是用某分析法來討論某一議題
所以閱讀這些小品文的心態就是閱讀小品文

其實,熊教授應該寫更有針砭跟指導評論的文章。
因為他有那高度跟文筆,不用此途可惜。

引述他人網誌作為說明
阮一峰的網絡日誌 
熊秉元的經濟學散文



他的散文的特點就是四個字「淡而無味」,無論是作為學術小品,還是作為文學小品,我都看不出有什麼價值。有時他寫得相當囉嗦,最後告訴讀者的卻是那些最簡單的東西,真是令我大失所望。

他的標準照上都拿著煙斗,做福爾摩斯狀。真是幸虧了這個煙斗,不然他這個人就什麼特點都沒有了。

下面我就隨便從網上選一篇他的文章轉載。同樣風格的文章,他寫了六卷,服了他了。

=======================

經濟學和人性之辨

熊秉元

  每年教師節和聖誕節前後,我都會收到許多學生寄來的信或賀卡。他們常會回憶,當年上課時的情景。不止一次,學生提到:課堂上討論過的概念裡,最有說服力的,就是「人是理性自利的」。

  人是理性,而且是自利的,這是經濟學開宗明義界定人的兩大特質。不過,雖然這兩個特質平實無華,但每次介紹時總引起熱烈,甚至是激烈的討論。為了說明人是理性而自利的,我總是舉很多實例當作輔證。

  譬如,前一段時間,佛指舍利由內地渡海到台灣接受頂禮膜拜。在台北時,是供奉在台灣大學新落成的體育館裡。我也曾和家人去瞻仰過,也感受到信徒們虔敬誠篤的情懷。當時我發現,由三樓的展示場門外開始,一直到一樓的大門口,大概每三兩步就有一位僧人,托缽而立。僧人們的服飾打扮不同,大概是來自不同的派別。我的觀察很簡單,這些僧侶都是慈悲為懷、渡己渡人的大德;可是,對於路過的徒眾,他們是希望徒眾們把錢放在自己的缽裡,或是放進其他僧侶的缽裡?

  還有,我多半會提到,人是理性自利的。所以,在市場裡買水果時,人們總是會揀那些漂亮的、大的、甜的水果。有沒有人看過,在買水果時,有誰是盡選那些小的、酸的、醜的水果。把這些不好的選走,好讓其他人能享受較好的水果?十幾年來,我在校內校外多次提出這個挑戰,以論證「人是理性自利」的立場。說來有趣,在不下幾百次的場合裡,我只遇到過兩個「反證」。

  第一個反證,是在警察大學的「警監班」。我應邀上課,解釋完理性自利這兩大特質後,有人舉手表示意見。他說,自己家附近有一個小的雜貨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次他去買飲料時,總是挑有瑕疵的鋁罐。

  不過,他接著解釋,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別的顧客能買到完好無缺的飲料。顧客願意繼續光顧,小雜貨店能繼續做生意,他也就能繼續享受小雜貨店的便利!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是利他的行為,追根究底之下,還是自利的考量———理性自利的特性,經得起考驗。

  第二個反證,是前些天發生的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高級企業管理碩士班」,到台灣參觀訪問,並且就地上課。我受邀挎刀助陣,討論經濟學的思維。論證完理性自利之後,有一位來自內地的學員發言。

  他說,自己曾親眼觀察過一事例:他發現市場裡有一位買雞蛋的顧客,在雞蛋堆裡挑三揀四,儘是揀小的雞蛋。他很好奇,雞蛋小、蛋殼重,不是花冤枉錢。後來他忍不住問那個買蛋的人:又不是孔融讓梨,何必揀小的買?買蛋的人聽了笑笑說,蛋買了不是自己吃,而是要做荷包蛋和茶葉蛋來賣,不以大小,而以個數計價,當然要揀小的買!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不自利」的行為,一明了原委,還是基於理性自利的拿捏,只是經過一點轉折而已———理性自利的立場,依然經得起考驗。

  不過,在這個場合,還有人提出了「人性論」的爭議。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據一位學員表示,中國內地還曾經特別舉辦過研討會,論證這個歷史上有名的爭辯。他問我,由經濟學來看,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過去我曾經碰過這個問題,所以不加思索地答道:性善性惡,是指人出生時就有一定的特性。可是,人出生時,連話都不會講,只是一堆血肉,怎麼判斷到底是性善還是性惡?我覺得,這個爭議沒有意義,徒然耗費時間而已。

  問的人沒有再追究,我也就轉到下一個問題。不過,事後再想想,倒覺得「性善性惡論」和「理性自利」之間,頗可以作一些對照和比較。無論是性善或性惡,都是一種主觀上的認定。一旦以客觀的實際資料來檢驗,立刻突顯出許多問題。除了人出生時無法判斷性情之外,其他佐證性善或性惡的證據,都是人成長之後的行為。可是,人成長之後,已經受到環境裡諸多因素的影響。有善行也有惡行,因此兩種立場都有證據支持。千百年來兩派僵持不下,真是有以致之。不過,以人成長之後的行為來論證基本的人性,在邏輯上顯然有相當的爭議。

  相形之下,經濟學關於「理性自利」的立場,可以經得起嚴格的檢驗。人是大自然裡的生物之一,所以也受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鐵律的規範。自利,就是求生存和繁衍的過程裡,自然而然演化成的特性。而在這個追求自利的過程裡,人慢慢雕塑出思維判斷的能力。理性,就是幫助人類追求自利的工具。因此,理性自利,是人在和環境互動的過程裡,逐漸發展而成的特質。人「實際上」是如此,而不是人「應該」如此。

  因為客觀環境上的差異,再加上人主觀條件上的不同,所以人可能會表現出性善或性惡的行跡。可是,無論表象上的行為是如何,行為底層的基本動力都是一樣的 ———都是基於行為當事人本身、理性和自利的考量!由這個角度來看,性善性惡說和經濟分析之間,在性質上可以說是格格不入。不過,荀子曾提過的觀點———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卻是以實際現象為基礎,建構理論。可惜,這種思維方式,似乎敵不過孔孟儒家的道德性論述。

  其實,道不遠人。揀有瑕疵的飲料買,是性善還是性惡?挑個子小的雞蛋買,又是性善還是性惡?

(完)

NCC不可項莊亂舞劍(呂一銘)



2009年02月04日蘋果日報
論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CC)在藍綠對峙敏感時刻,有意無意將「民眾」對電視頻道內容不滿,做了一番罕見的陳情統計,且點名三立新聞台件數最多(達61 件,其中21件係「民眾」對《大話新聞》不滿),另有東森31件、中天20件及民視19件陪榜。而「民眾」為誰?不滿原因及內容為何?亦只有:「談話不公平、意識形態偏頗」等一筆帶過,但卻強調已督促電子媒體加強內部品管作業,將作評鑑與換照機制參考,似又回到過去的白色恐怖年代。


如果NCC指的是:「民眾」詬病最多的報導不正確,就應直接指明是那些錯假或烏龍新聞(不妨參考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的每月觀察報告),必須合乎專業,不能含糊其詞,否則正如NCC自己所說反折損了公信力;若是「民眾」對《大話新聞》、《頭家來開講》等政論節目不滿,更須指明人時地事物,不客觀公正的理由為何?始能要求《大話新聞》等主其事者答覆或檢討改善;而不是恫嚇似的強調:「民眾」投訴內容若確實有違反法規之虞,將進行調查後送諮詢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裁處。因為類此若真正涉及違法之事,則已屬司法範疇,不勞NCC費心。

猶操媒體生殺大權

由於NCC擁有多達14項掌控管理通訊傳播事業的權力,猶操電子媒體的生殺大權,包括營運之監督管理及證照核發、調查及裁決,以及違反通訊傳播相關法令事件之取締及處分等等。換言之,NCC更須謹言慎行,遵守創設宗旨即:「嚴守黨政軍退出媒體之精神,以落實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促進通訊傳播健全發展,維護媒體專業自主,有效辦理通訊傳播管理事項,確保通訊傳播市場公平有效競爭,保障消費者及尊重弱勢權益,促進多元文化均衡發展」,念茲在茲。足見其任重道遠,自亦動見觀瞻。

就以此次NCC的粗糙舉措為例,便已予人有項莊舞劍的感受,譬如去年七月間三立電視台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曾因漏稅遭緩起訴,《大話新聞》又向以敢言犀利著稱,收視率名列前茅,復批判馬政府不遺餘力,像主持人不久前猶直言:「這個政府善於粉飾太平、不講真話、謊言被戳破不道歉,也沒人下台,政策錯了還不調整,再這樣下去,過不久,台灣人民會站出來啦!」類此言論自易讓當道刺耳,理應以有者改之,無者加勉磊蕩襟懷面對,而非搞些小動作,讓人啟疑竇。

不應妨礙新聞自主

按照大法官釋字364號解釋:「言論自由為民主憲政之基礎。廣播電視係人民表達思想與言論之重要媒體,可藉以反映公意強化民主,啟迪新知,促進文化、道德、經濟等各方面之發展,其以廣播及電視方式表達言論之自由,為憲法第11條所保障之範圍」。也就是說,新聞自由亦復如是,不得以不當方式干涉媒體。像去年十月國際記者組織(IFJ)曾透過台灣記者協會發布一份新聞稿,便譴責馬政府對於媒體的諸多干預,擔心台灣的媒體自主將大受影響,強烈要求台灣政府停止這些有礙新聞自主的行徑。在在值得NCC有以警惕和節制。


作者為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呂一銘

-----------------
除了民視跟三立之外的電視台的政論節目
幾乎都是在攻擊跟討論與陳水扁有關新聞案件
而他們談到現在政府時卻匆匆帶過,甚至避而不談
這是什麼樣的政論節目?
應當是針貶時事、評論政策缺失、關心民生吧!
怎會變成政治攻擊的地方?

幹!

這樣台灣會進步才有鬼!

現在馬政府礙於"大法官釋憲"不能在臺面上
幹掉那些親綠的政論節目
也就是評論馬政府施政缺失的節目
所以採取這些臺面下的暗招
這不是違憲了嗎?
大話新聞有一部份轉成新台灣加油了.....

聽聞某前輩曾說
真正政治的腐敗不是因為貪污違法的新聞報導
而是那些消息論點完完全全被當局政府掩蓋消失
你不知道,所以你不覺得如何(人民)
這也就是他們希望如此的(政府)

蘋論:鳥飛不留影—悼聖嚴



2009年02月04日蘋果日報
蘋論

一代佛教大師聖嚴老和尚昨日圓寂,他廣大的信眾深感懷念。

台灣佛教在解嚴後大盛,原因很多。老蔣總統時代官宦統治階層追隨老蔣信奉基督教,同時,台灣仕紳階層本來就有信仰基督教的風氣,尤以長老會為主流。兩者都認為基督教代表現代性,而佛教及民間信仰則是落後迷信。兩蔣去世解嚴後,民主化的多元社會來臨,基督教的準國教地位崩潰,非基督教的其他信仰不再被政治監控,佛教即從底層信仰快速解放。

積極淨化社會人心

當時,台灣經濟起飛形成社會的富裕,使佛教得到大量經濟的養分,並滲入上層社會。此外,佛教界高僧人才輩出,不但將佛教生活化,全民化,慈善事業化,也因長於經營而極大化佛教的影響力,寺廟遍布全球,例如聖嚴、星雲、證嚴、惟覺等等。

聖嚴法師獲有日本文學博士學位,本身就有學問僧的氣質,加以他著作等身,佛法高深,又能深入淺出,因此很能吸引知識份子,每天等著拜望他的文化界人士川流不息。但聖嚴並不出世,他積極介入台灣社會,發起多項活動,企圖淨化人心與社會。像是1993年發動的自然環保、生活環保、心靈環保;舉辦各界人士心儀的打禪七;推動1995年的人品提升年和四安運動──安心、安身、安家、安業,以及後來的人間淨土年等等,都可以看出他的志業就在此生此世。

由於台灣政治非常紛擾,聖嚴經常與政客們會晤,說服他們和平溫婉,修身養性。可惜政客們只把與他對談當作推銷自己的功利目的來看待,並沒有把他的苦口婆心聽進去,以致至今依然喧囂浮誇,面目可憎。

教誨大眾離苦得樂

當然,他教誨大眾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安置此心如何離苦得樂。他說:「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對於煩惱的事物,他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對於欲望,他說:「我們人常常是想要的太多,其實需要的並沒那麼多。」對於去除我執,他說:「不住心,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對人們的時間偏執,他則簡要的說:「不牽掛過去,不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未來同在。」

作為禪宗高僧,他的一句話說白了剎那與永恆的一體性:「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這或許就是他對自己弘法一生的註腳吧。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轉)傲慢、歧視造成的深刻傷害

楊照部落格
傲慢、歧視造成的深刻傷害

分類:如何理解政治並做一個正直的人
2009/01/02 10:07

傲慢、歧視造成的深刻傷害
文∕楊照

為什麼到現在還有人支持陳水扁?為什麼不只有人支持陳水扁,而且民進黨到現在還沒辦法擺脫陳水扁?他們看不到陳水扁及其家人荒謬的行為嗎?還是他們覺得那樣的行為沒關係?


一連串的問題,感覺得到你義憤填膺的情緒。你的問題,我其實有我的答案,但沒有把握該如何用你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


先說一件事。前一陣子我參加過一場座談,在中山堂很有歷史的光復廳舉行。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就是在那個地方正式遞交降書,將台灣交還給中國。我參加的座談,主題是西門町,我所認識的舊日西門町。


我回憶少時經驗,先講了在中華路訂做學生制服,再講了逛唱片行買唱片,然後當然要講看電影做電影夢的往事。最後,我講了現在都還在的老店「鴨肉扁」和賣台式日本料理的「美觀園」。


沒有想到我講之後,同台一起座談的一位文化界的朋友脫口說出:「那些都是小時候我媽媽告誡我不能吃的店!」聽他那樣直率反應,我錯愕了以下,接著感到一股深切的悲哀。


那位朋友,家裡在衡陽路開綢布莊,他當然很熟西門町,但他不了解「鴨肉扁」和「美觀園」。他不了解那樣的店、那樣的食物,於是他大剌剌地用輕蔑態度看待「鴨肉扁」、「美觀園」,也就用輕蔑態度看待我的記憶。


再說一件類似的事。幾天前,一位宜蘭的朋友請客吃飯,邀的也是文化界的朋友,包括一位號稱「美食專家」的人。我遲到了一點,剛落座,就聽到「美食專家」正在用輕蔑的口氣批評宜蘭的一家名店。我的反應,也是錯愕,然後悲哀。


他講的那家店,我再熟不過,常常從台北特別開車到宜蘭,就為了到那裡吃一頓飯。「美食專家」批評的,幾乎沒有一句符合那家店的事實,或者該說,我很明白他根本不熟悉那家店,所以也就格外驚訝他竟然可以毫不羞赧地在宜蘭主人面前那樣高談闊論。


讓我悲哀的,還有我無法假裝聽不出來「美食專家」輕率輕蔑背後的基本價值。他根本就瞧不起「台菜」這麼回事,對他而言,任何臺北小巷子裡的江浙菜都比宜蘭最受歡迎的台菜好吃、對味。


他不了解台菜,我讀他的書也明白他不了解日本料理,可是他卻很有自信地不斷用江浙菜的標準,對日本料理、對台菜評頭論足。他談江浙菜、推薦江浙菜是很權威,他就自然就覺得可以用輕率輕蔑態度評論台菜、評論日本料理。


這裡面有最深的傲慢與歧視。這兩位文化界朋友。他們的年紀與我相彷彿,成長過程中從生活裡內化了傲慢與歧視,直覺反應地對台灣傳統事物輕蔑。他們想當然爾地認定,跟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的經驗相比,舊台灣老台灣很不入流、很俗氣。


他們都不是壞人,他們都是從事文化工作,受到深刻文化影響的人,連他們都無法擺脫這種傲慢與歧視。


很長一段時間,政治上充滿了比他們更嚴重誇張十倍百倍的傲慢、歧視。我父親那一輩的人,被迫每天活在公開的歧視下,任由人家輕蔑、瞧不起他們的記憶、他們真切的感受,還有他們的喜好他們的習慣。對他們而言,國民黨就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以及強迫他們吞下歧視的威嚇作法。


我希望你能盡量想像體會,那樣活著有多不舒服。我希望你能盡量理解,傲慢、歧視,尤其是大剌剌理所當然的傲慢、歧視,對被歧視的人產生的傷害有多深。很誠實地說,我不會再想要跟那個輕蔑我西門町記憶的人多說什麼,我也絕對不想再聽「美食專家」大放厥詞講些什麼。我可以選擇,我當然選擇不忍耐這樣的傲慢與歧視。可是,當年有多少人,他們無法選擇,他們只能活在日復一日的否定與歧視裡。


歧視在他們心中培養了最強烈的決心──要擺脫這種次等地位,一旦擺脫了,還要保證這種不舒服狀況不會回來。對這些人而言,反對運動到民進黨的意義,就是幫助他們取得自我生活與記憶的尊嚴,不被輕蔑不被歧視不被取消不被忽視。


對這些人而言,沒有比國民黨以及國民黨的傲慢、歧視更可惡的東西了。他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國民黨捲土重來,又要拿他們的那套傲慢來壓人。跟那種深留在人格裡的惡夢相比,其他一切,都沒有那麼可怕。


只要民進黨一天強調本土,給他們尊嚴,民進黨就一天好過國民黨。嚴格說,這些人不是真正被陳水扁綁架,陳水扁還沒那麼大的力量那麼大的本事,真正綁住他們的,是過去被歧視的委屈經驗,是從被歧視中生出的對國民黨的仇恨。


他們不是同意陳水扁的行為,而是投射自己的痛苦在陳水扁的遭遇上。藉著贏過國民黨取得政權,陳水扁幫他們從次等身份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這是他們不會輕意忘掉的情分。然而,陳水扁敗了、民進黨敗了,國民黨以及國民黨的傲慢回來佔據權位,這是他們最不願見到的,他們必須原諒陳水扁,必須支持陳水扁,才能阻擋這一連串的挫敗,才能阻擋噩夢重返。


我當然不能同意他們原諒陳水扁、看待陳水扁的方法,但我能了解刺激他們這樣做的,不是愚蠢,而是記憶而是記憶中的憤怒與痛苦。可惜的是,最應該了解他們這種心情的人,包括我遇見的那兩個傲慢的人,並沒有自覺收斂他們的傲慢,反而變本加厲,以輕蔑歧視刺激了更多的憤怒與痛苦,讓這個社會離安靜祥和越來越遠。


請你記得,傲慢與歧視,不管以什麼形式表現,都是安靜祥和最大的敵人。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轉) 如何變得有思想?

阮一峰的網絡日誌
如何變得有思想?

( 經濟學筆記之29)

通常,如果一個人對事物缺乏見解,我們就可以說:「他不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但是,什麼是思想?一個人又怎樣可以變得有思想?今天,我想說說我的想法。

我這麼說,倒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有資格談論這個問題,而是因為這些年來,我感興趣的、也一直在學習的,都是思想性的問題。我想我確實有一些方法論上的心得,值得總結。

什麼是思想?

首先,思想就是觀點。當你對一件事物有觀點時,你就是有思想的。根據我的觀察,在別人告訴他以前,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沒有觀點的。觀點越多且越接近本質,那麼你的思想也越是豐富和深刻。

這裡要注意兩個問題:

(1)觀點不是事實。觀點是基於事實之上的一種系統性判斷和理解框架,事實是觀點的基礎。你瞭解和掌握的事實越多,就越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斷。(注意:這個命題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只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成立而已。)但是,事實本身不是觀點。我們可以看到有這種人,他非常博學,但是沒有思想。

(2)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錯誤的思想也是思想。觀點既然是一種判斷,那麼當然有可能判斷錯誤。不過,更多的情況是,很難判斷某種思想是否正確,大多數思想都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是正確的。

因此,你可以問一下自己:你是否對大多數事物都有自己的觀點,而且可以為這些觀點辯護(defend),也就是可以說出支持這些看法的理由?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就是有思想的。

如何變得有思想?

人不是生來就有思想的。思想是通過勤奮的學習和思考得來的。我不否認其中存在天賦,某些人生來就是比其他人更有思想。但是,方法論也很重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確實有利於形成自己的觀點。

要學會有觀點,首先必須知道觀點的結構。

世界上的所有觀點,如果細分一下,無非有四個組成部分:

(1)事實。也就是客觀的存在,是百分之百成立的,比如「太陽從東方升起」。

(2)前提。這是做出推斷的依據,是不需要證明的公理,比如「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很多前提都是價值判斷。

(3)邏輯。也就是做出推理的規則,就好像體育比賽必須遵守規則一樣,思想也有自己的邏輯規則。邏輯本質上就是數學,所以馬克思會說:「任何學科只有到可以用數學表達的階段,它才是完善的」。

(4)結論。也就是最後得到的觀點。

因此,我們有這樣一個簡單的公式:事實+前提+邏輯=觀點。

我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示範。很多人說應該提高對高收入者的所得稅,這個觀點是怎麼來的?(1)「事實」是社會中收入分配不均,有人窮有人富;(2)「前提」是縮小貧富差距對社會發展有好處。(3)「邏輯」是提高所得稅是縮小貧富差距的一種手段。(4)「結論」就是前面的那個觀點。

有了這個公式,我們就可以明白,所謂「沒有思想」,無非是下面的情況之一:你缺乏足夠的事實,或者你沒有明確的個人價值觀,或者你的邏輯分析能力不夠。

反過來也一樣,如何變得有思想,無非也是在這幾個方面加強努力:瞭解更多的背景知識,明確個人的價值觀(也就是不要有模棱兩可的態度,凡事追問自己到底是贊成還是反對,理由何在),培養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方法之一就是多做數學題或者GRE邏輯題、或者多編程)。


今天先寫到這裡。但是感覺這個問題還沒有說完,改天我再接著往下寫《為什麼要學習理論?》。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美國和中國的比較之一:警察誓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誓詞)

「我宣誓,我志願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我保證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人民,忠於法律;聽從指揮;嚴守紀律,保守秘密;秉公執法,清正廉潔;格盡職守,不怕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願獻身於崇高的人民公安事業,為實現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奮鬥!」


(中華民國警察誓詞)(台灣)

「余誓以至誠,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報效國家依法執行任務,行使職權;勤謹謙和,為民服務。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之處罰,謹誓。


(香港特別行政區警察誓詞)

「本人謹以至誠作出宣言,本人會竭誠依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效力為警務人員,遵從支持及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以不畏懼、不徇私、不對他人懷惡意、不敵視他人及忠誠努力的態度行使職權,執行職務,並且毫不懷疑地服從上級長官的一切合法命令。


(美國警官道德宣言)

「作為一名警官,我最基本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保衛他們的生命和財產,保護無辜的人不受冤屈,保護弱小者不受欺壓,打擊暴力,維護和平的社會秩序,尊重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自由、平等及享受司法公正的權利。 我將保證我的私生活乾淨清白;在面對嘲諷、蔑視和危險時,我將保持鎮定與勇氣;我將嚴格自律,待人和善並永遠樂於助人。

我將在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永遠保持誠實,我將作一名遵守法律和內部規章的模範。除非工作需要,我將嚴守機密。 我將永遠不會因個人的感覺、偏見、憎惡或友誼而影響我的執法。我絕不向暴力和犯罪妥協,我將文明執法,絕不帶有任何邪念、恐懼和恩惠。我絕不濫用武力,絕不收受賄賂。 我的警徽是我向公眾許下的諾言的象徵,我將時刻佩戴它,努力去實踐我的諾言,在上帝面前,我將把我的一切奉獻給我所崇敬的事業。

------------------------

在網路找其他國家的警察誓詞時
看到一篇文章在講其中的差異
我轉載部分內容提供作為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924d50100bokm.html

對比一下中國三地的警察誓詞和美國警察誓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別:


其一,中國警察誓詞更多強調了國家,美國警察誓詞更多強調了群眾。中國三地警察誓詞的開篇都是「政治掛帥」,表達對國家、國家法律和執政黨的忠誠;而美國警察誓詞開篇語便是保護民眾的民主權利。

其二,中國警察誓詞強調警察集體宗旨和職責,美國警察誓詞則強調個人職業道德。在美國警察誓詞中,他們不惜篇幅描述警察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不僅講明幹什麼,還講明不能干什麼,甚至還有面對複雜問題的選擇,而也是中國三地警察誓詞的欠缺。

其三,中國警察誓詞抽象,美國警察誓詞具體。看看中國三地的警察誓詞,基本上都是套話,甚至套給公務員隊伍和部隊也基本適用,沒有給警察一個明確的職責,特別是警察是做什麼的,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而美國警察誓詞卻相反,把這一切規定得明明白白。

其四,中國警察誓詞無形,美國警察誓詞有形。請看美國警察誓詞最後一句,突出了「警徽」作為警察的象徵意義。警徽地位的凸現,就如同孫悟空的緊箍咒,將無形的神聖職責形象化了。而中國三地的警察誓詞無一形象化的東西,十分抽象。

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觀的不同,決定了其國家機器和國家機器要件的職責不同。在這個方面,幾個誓詞並無優劣無可厚誹。但要排除這一因素,我們還是感覺到美國警察的誓詞要優於中國警察的誓詞,因為前者言之可循,有據可依,而後者流於了空話和口號。

----------------------------

美國和中國的比較

從幾年前就一直困惑著我的問題
就是這兩個國家---美國跟中國
他們兩者的差異是如此的巨大
而又對我們台灣有強大的影響

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
美國跟中國有如此不同的發展
是我想討探討研究的題目之一
從兩者的差異中去分析
或許我們可以得到歷史的省思
及一個更好的生活的方式

就用這些話作為接下來系列文章的開頭

參考書目:
1. 歷史深處的憂慮 作者: 林達
2.我也有一個夢想 作者: 林達
3.總統是靠不住的 作者: 林達
4.帝國的終結 作者: 易中天
5. ... ...(陸續補上)


轉載歷史深處的憂慮中的第十五封信的一段談述

新移民來此之後常常感嘆艱辛和困難,幾乎所有的人初來這兒,沒有不體驗過走投無路舉步維艱的困境。但是,天天和我們的美國朋友們在一起,發現他們個個也都得靠自己奮鬥。他們都算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甚至包括其中少數富家子弟,他們的生活,也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順利。除了沒有語言問題之外,我們在這兒經歷過的困難,他們很多人也都得經歷。相比之下,他們的生活態度常常表現得更為輕鬆。我發現,這並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緣故,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生活觀念的不同。

  他們特別注重個人意願,個人生活和個人幸福,因此個人奮鬥也就隨之而天經地義,因為沒有後者就沒有前者。反之,沒有前者也就沒有了後者的動力。同時,整個社會,從法律到人們的習慣,都高度尊重個人的生命,個人的幸福,個人的意願和個人的意志,都把個人意志的自由和個人的奮鬥看作是高於一切的。這和我們中國人歷來把社會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認為個別的人可以為社會而犧牲,個人在倫理上也應該為社會而犧牲,有著邏輯上的不同。我們中國人是把社會的繁榮置於個人犧牲,天下為公的前提下的。如果人人都只顧自己,人人自私自利,何來社會公德?若無社會公德,哪有社會繁榮和人民幸福?美國人卻是把社會的繁榮置於個人自由和個人奮鬥的基礎上的。他們覺得,如果沒有個人意志的自由和個人生活的幸福,誰來奮鬥?若無大多數人的奮鬥,何來社會的繁榮?

  個人意志和社會利益孰先孰後,我不想多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編按: 中國近年來大力提倡的口號是建構合諧社會)

..............

我想起這些事例,只是想說明,美國這樣一個高度尊重個人生命,個人生活,個人意願,個人意志,處處強調個人奮鬥的社會,它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相互尊重和寬容,而不是冷酷的爭奪。當然,我早就說過,在美國什麼人都有,其中不乏有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圖的人。但是,這並不是美國的基調在美國,個人意願和社會公德是相輔相成的,所以社會公德心在這個「個人至上」的社會反而非常普遍。公共場所幹淨整潔,公共設施安全可靠,公共秩序井井有條。來美國幾年,不僅沒有看到公共場所的爭吵,甚至沒有看到過爭先恐後。

剛從國內來的人,出去購物遊覽,在排隊付錢,上車等等時候,都會讓同行的家人或朋友不斷關照,「等一等」,「別搶先」。我們在國內已經習慣了搶先,不搶先就上不了車,買不到票;在這兒是要互相謙讓的,爭先恐後讓人側目,因為這不尊重別人。尊重個人生命,個人生活,個人意願,個人意志,具體來說,要別人尊重自已,同時自己也首先要絕對尊重別人。

  尊重個人和社會公德,這種極其深厚,極其悠久,極其普遍的社會意識產生了一種共識,那就是人人都要遵守公平的「遊戲規則」。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犯規」是最要不得,最不可原諒的。這種共識是美國這樣一個法制社會得以正常運作的社會基礎。事無鉅細包羅萬象系統化了的法律就是「遊戲規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憲法是這些規則的最高準則。但是,就像在任何遊戲裡一樣,犯規而不給當場捉住的可能性,或者自以為可以犯規而不給捉住,仍然誘使著一些人犯規。

美國人認為,最有可能這樣做,而且最有可能犯規成功的總是有權力,有勢力,有組織的力量,因此,最可能犯規的這就是美國政府。他們認為,個人的犯規,甚至如集團犯罪這樣的犯規,都還是在能夠控制的範圍,而如果出現政府一級從根本點上犯規成功的話,就可能出現真正的失控。為了約束聯邦政府的犯規衝動,美國的立國者們才寫下了這短短十條修正案。它成了美國人民自由和幸福的基石。

(編按: 中國是高度人治的社會, 而美國是高度法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