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8日蘋果日報
熊出沒注意
台灣軍方最高官階是參謀總長,掛四顆星的一級上將;三顆星是上將,現職有8位,都是軍方和社會菁英。有次杯觥交錯時,我問身邊的一位現職上將:目前台灣國防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什麼?
這位英挺出眾、位高權重、辯才無礙的將軍,不慌不忙的講了一堆話。我想起諸葛亮「出師表」的最後一句話,所以又問了一次;他又揮灑一番,我還是不知所云。因此,我立刻形成心證,得到一點結論:如果連操盤的人都辭窮,不能三言兩語說出國防的核心精神,台灣顯然沒有國防的最高指導原則!這是往事,最近到廣州參觀陸軍軍官學校(已改為資料館和青少年訓練基地),置身歷史氛圍中,突然有新的體會。
當初孫中山先生設立黃埔軍校就是有感於本身武力不足,受制於各地的軍閥和山頭。聯俄容共的政策,表示當時國防上對外還不是問題。黃埔官兵第一戰,自然是北伐;然後,是剿共內戰。抗日戰爭爆發後,是一致對外、民族存亡絕續之戰。
國防已變成「買保險」
八年浴血抗戰勝利後,黃埔官兵繼續打內戰;一連串軍事失利之後,國民政府只好轉進台灣。這時候國防的最高指導原則,已經從抗日變成「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勝利」。然而,物換星移,國內外情勢遞嬗之下,台灣已經不再可能反攻大陸;不知不覺之間,國防的問題,變成守勢防衛──換句話說,本質上國防已經變成「買保險」的問題。國家買保險,其實和個人買保險一樣,面臨三個核心問題:買什麼險?買多少?向誰買?三個問題環環相扣,不過可以分開來看。
最明確的問題是,要買多少保險?隨著兩岸情勢漸趨緩和,兵戎相見的機率越來越小(除了大陸軍方的鷹派、台灣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亂的深綠死硬派之外,沒有人希望台海有軍事衝突!)因此,台灣的國防規模,自然可以逐漸縮小。具體的數字有待研究,不過至少可以找一些參考座標;譬如,北歐瑞典、挪威、冰島等國,雖然旁有蘇聯,但軍事衝突機會不大。
(編按:評論一)
國防上,要買什麼險,是個有趣的問題。台灣要有多少的海空陸軍?人員和武器的比例是多少?潛艇飛機和戰車大砲又各需要多少?這些問題,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比例和內容如何,當然有很大的彈性。而且,抽象來看,有了飛機軍艦,可以降低軍車行動的風險;兩岸經濟活動更密切、更多台商在大陸生產行銷(組成家庭、孕育炎黃子孫),同樣可以降低軍事衝突的機會。(孕育炎黃子孫:筆者對這樣的說法反感。)
買武器不用全依賴美
向誰買保險的問題,在台灣媒體上很少討論,其實是大哉問。因為,二次大戰以來的經驗,台灣的國防一向以美國為尊;每年花在武器採購上的金額,連以色列等國都會咋舌。可是,一定要向美國買保險嗎?為什麼不向德國、英國、法國、甚至是中國大陸買保險呢?事實上,兩岸關係改善之後,台灣正面臨著難得的契機,可以重新檢視和美國的關係。在兩大強權之間,台灣可以合縱連橫、收漁翁之利──用白話文說,就是:抱一個人的大腿,比不上抱兩個人的大腿!當然,這些問題都很敏感,何況國防部將官們的利益和社會大眾的立場之間,並不完全一致。
消防單位的存在,性質上就是買保險。台灣的消防車,大部分是向德國或日本進口底盤,再自行組裝。因此,台灣的消防險,是拼湊組合而成。國防保險的作法,當然也可以參考援用!(附記:感謝國防部和消防署提供資料。)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暨研究所教授、鹿港鎮顧問
熊秉元
----------------------
我要是中國當局的領導人,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類的學者。
但這國防的問題更根本的原因在於買保險是為了防備誰?
如果沒有敵人,或是潛在的敵人,要國防何用?為了不時之需?
要怎樣衡量是否有足夠的保險?理賠金是誰受益?
國防的目的在保護國家領土的存在,能有效抵禦他人侵犯,甚至給予反擊。
若照這構想,我建議台灣國防發展出核子導彈配上核子潛艇即可。
不但能大幅節省國防開支,更能達到有效嚇阻。
(但核子俱樂部的加入條件嚴苛,中美雙方也必當阻止進入。)
不然裁軍精實到最後,也是不堪中國大舉攻來。
若捨棄國家的存在,國防又有何用?(現今國防的癥結點之一。)
熊教授的結論我也覺得很好笑,
為何可以單憑一位上將所說的話導出台灣的國防沒有最高指導原則??
能這樣下定結論並發表於媒體報紙上嗎?
希望國防部能發出專稿澄清,說明現今國防的現況。
否則,當真如文中所述台灣國防一整個不知所云。
目前台灣國防應有的最高指導原則:有效嚇阻,境外作戰,等待美日援助。
目前領導當局方面的最高指導原則:裁軍精實,降低經費,等待O.O收編!?
評論一: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中國當局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將台灣納為其版圖的領土。(中共憲法中有提到。)
如孫子兵法所云:上兵伐謀,其次乏交,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台海之間不是沒有戰爭,只是已經化為更高層次範圍更大的-超限戰-沒有煙硝的戰爭。
運用謀略及外交的影響取代軍事上的行動,更能獲得台灣的資源及民心。
而且中國忌諱的對手不是台灣,是背後的美日同盟,跟攻佔後的處理問題。
台灣人民的意願就分成不同的意見類別,根據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昨發布的二○○九年國情調查顯示,民眾期待台灣獨立的比率為歷年最高,高達百分之二十三點五,而期待統一的比率僅百分之六點五,創下歷年最低紀錄,至於維持現狀的仍佔大多數,為百分之五十七點八。 ""
23.5%可以稱為台灣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亂的深綠死硬派嗎??
為何用如此負面的語詞來說明期待獨立的人?(唯恐天下不亂,死硬。)
為何它不能成為一個選項?起碼人民有表達想法的自由吧?
台灣也可以跟美國統一,不然跟日本也是可以,為何限定中國?(言論思想的自由。)
"兩岸情勢漸趨緩和" 是因為馬政府傾向中國,大開交流協商之路。
"兵戎相見的機率越來越小" 是因為你都送上門來給我,我何必出兵打你?
"沒有人希望台海有軍事衝突"
基本上,中國人民大都傾向武力犯台,不單只有軍隊鷹派。
"北歐瑞典、挪威、冰島等國,雖然旁有蘇聯,但軍事衝突機會不大。"
基本上,北歐國家有軍事同盟的關係,加上歐盟英美不會坐視蘇聯攻佔北歐,
軍事衝突的機會本來就不大。出兵的藉口不多,正當性不足。
倒不如說蘇聯附近的小國要如何面對蘇聯的威脅。
----------------
唉,跨界評論就會產生如此多的爭議。
第一是 相關資訊不足,容易產生錯誤結論。
第二是 權威性不足,不容易產生實質影響。
第三是 寫這篇文章的用意為何?文中似乎沒做到政治正確。
----------------
請讀者進一步參考:
http://report.mnd.gov.tw/chinese/main.html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白皮書(2008 , 陳水扁總統任內)
人性的不完美,要用法律制度來防止它走向墮落。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制度的不透明,會是腐敗貪污犯罪,最佳的溫床。
許一份承諾,背負一世枷鎖,以悲歌落幕,這是英雄。
扯一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隨之起舞,自己卻冷眼旁觀,這就是梟雄。
(一世梟雄之烽火戲諸侯)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被稱為英雄。
在金融市場混亂之際,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又撈又騙,這樣的人被稱為大師。
(金融物語總幹事黃國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