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6日蘋果日報
司馬觀點
東南亞與台灣的關係既密切又陌生,台商在那裡有巨額投資,每年有百萬人前往度假旅遊,但是台灣人對東南亞的了解相當有限。這次台北國際書展,大張旗鼓地設立「泰國館」用心良苦,但效果不忍卒睹,是可以預見。
這幾年,越南、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政治經濟都發生大變化。不論生活水平、政治發展、國際化水準和民族自信心都大為提升。但是它與台灣的關係停滯不前。除了投資經商、觀光旅遊和外勞之外,雙方的交流極為有限,國際書展主辦單位連要找一本泰國文學作品也煞費周章。
鮮少學術文化交流
東南亞是駐外人員最嚮往的地方,主要工作就是打球和應酬,「打球打到腳抽筋」一點也不誇張。而且一定請得起傭人幫傭,可以過殖民官員的生活。但是台灣與東南亞的關係未見提升,文化界、媒體或學術界極少往來。
越南和菲律賓的人口均超過八千萬,泰國也接近七千萬,印尼則為世界最大回教國家,馬來西亞則是最開明進步的穆斯林國家,這些國家均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他們政府首長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甚多,國際事務之能力與經驗,普遍超過台灣的官員。東南亞的學者、作家、媒體和民間組織早已開始建立區域網路,並與國際接軌。
台灣缺乏亞洲意識
台灣是亞洲國家,但卻缺乏亞洲意識,除了中日韓三國之外,對亞洲國家漠不關心。東南亞國家把台灣當作中國問題的一部分,也不把台灣當作真正的鄰居。這不僅是台灣的損失,也是台灣的危機。
60年前,吳濁流寫《亞細亞的孤兒》,正是台灣今日的寫照。因為今天的台灣比吳濁流時代,更缺乏「亞細亞」的意識。
江春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